[中图分类号]G4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549(2008)06-0019-05 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力量理论 20世纪80年代,克拉克(Clark,1983)曾经对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在政府权力、学术权威和市场三种势力间的分布做过描述,利用这一分析框架,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微观主体行为具有制衡作用的三种力量(即市场、政府和学术①)不仅影响资源进入高等教育机构,而且影响资源的转换使用和产出方式。这三种力量的关系和制约方式可由下图表示:
图1 三种力量制衡示意图 二、不同体制下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计划与市场 (一)计划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及其效率 “三圈”模型建立在市场经济制度之上,能够解释一般状态下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象,但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只存在一个主要配置力量(即政府力量),使得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具有高度计划性,主要表现在:(1)高等教育的供需均受控制和约束,导致外部资源配置失衡;(2)缺乏激励和竞争机制,成本最大化,人才培养窄口径,导致内部资源配置失衡;(3)内外资源配置失衡的结果是导致高等教育规模不经济,配置高度计划性,效率低下,人才垄断壁垒高。计划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约束分析模型可由下图表示:
图2 计划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约束分析模型 资料来源: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二)市场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及其效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由深受政府影响到逐渐以市场力量为核心,是一个资源配置优化的现象,它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综合绩效。在市场条件下,市场力量内生于大学组织和运作过程之中,对主体行为产生影响,而政府力量则表现为依法对行为主体与大学组织进行调控,从而确保有效率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以市场力量为核心进行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并不是要完全摒弃政府的作用,而只是改变了政府作用于资源配置的方式。应该看到,高等教育完全依靠市场提供不可能很好地平衡供求关系,而市场对教育的介入也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监控功能。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边际成本为零的物品,需要由政府集中决定它们的供给,或者由政府协助组织它们的供给,自由放任的、分散的供给方式是无效的。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其主旨就在于弥补市场的不完善,矫正市场失灵。事实上,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和政府都会有失灵的情况,因此二者应当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交替发挥作用的关系。政府的监控是需要成本的,只有政府干预的成本小于自由市场交易的成本,并且也小于由干预所带来的社会收益时,政府的干预才是有效的。 市场体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约束分析模型可由下图表示:
图3 市场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激励与约束分析模型 资料来源: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三)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调节:转型期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当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发生改变时,与之相关的社会资源的配置也将面临重新选择。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主体系统的形成完善也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社会与学校力量的不断回归替代政府控制的资源配置的过程。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微观层面——大学存在的三种力量(学术、市场和政府)的考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过程,实质是配置力量不断调整与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原有政府管制的资源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让渡给其他配置主体,如被市场机制替代的资源、回归学术力量的资源、新规制下的政府对那些难以内部化的外部性因素进行干预的资源等②。 当经济体处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时,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会随着政府以及市场力量之间的对比而不断变化。一般而言,随着政府主导力量逐渐被市场主导力量所取代,市场手段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转变不仅凸显了市场力量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转型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对效率的追求。 当然,由于转型期并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渐进转轨的长期性和过渡性特征决定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在转型期中可能存在某些“真空”。从根本上说,这些“真空”的存在,绝大部分时候与产权边界的缺失密切相关③。例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缺位④、学校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失位⑤ 和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系统中的错位⑥ 等。 三、“三种力量”与“相对均衡”:基于中国国情的解读 克拉克建构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三角协调模式”无疑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可资借鉴的思路,但是每个国家国情不同,社会文化的特有禀赋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下的现实选择可能存在某些差异性。实际上,在克拉克的高等教育“三角协调模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各有不同的偏向和价值取向:前苏联偏向政府权力,美国偏向市场机制,意大利偏向学术权威,还有一些国家则处于这三股势力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等教育“三角协调模式”中,究竟哪一点代表着最优的组合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在美国,与自由市场理念相适应的是市场权威;在前苏联,与中央集权相适应的是政治权威;在意大利,与大学自主理念相适应的是学术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