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民粹主义思潮。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在2007年重庆一项拆迁的钉子户事件中,法院判决要求住户搬离,但遭到住户的拒绝。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江平认为,既然法院已经裁决了,就应当执行拆迁,以保障法律的权威。不料此言招来了铺天盖地的网络批判,网民质疑江平站在强势群体一边。江平则认为自己既不是站在强势群体一边,也不是站在弱势群体一边,而是站在法律一边。江平指责网民是典型的民粹主义语言,典型的民粹主义思想。诸如此类的事例网络上还有很多。本文试图就此进行一些分析,以便于对之谨慎处置,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基本表现 民粹主义(Populism)又称平民主义,概念所指极其复杂,但核心是强调平民的价值。有关学者将民粹主义基本理论概括为: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等。[1] 互联网与生俱来就带有民粹主义倾向。从技术发展角度看,电脑和因特网的发展是一个关注个体、以个体为中心的聚集过程,它培育或强化了关注个体、尊重平等的文化。1970年的春季,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小批参加过反战运动的计算机科学家离开了校园,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信息的政治意义。他们不无痛心地发现,几乎控制了所有重要技术的军事工业集团,现在又垄断了计算机行业以谋取更大的利润和权力。他们相信,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将是进入民主政治大门的钥匙。1972年下半年出版的激进计算机迷的报纸《人民的伙伴计算机》有过一段论述:“计算机基本上是被用来反对人民而不是去帮助人民,它被用来控制人民而不是去解放人民。改变这一切的时机已经来临——我们需要作为人民的伙伴计算机。”[2]今天流行的下载软件迅雷也坚持:迅雷现在做的正是网民需要的,网民喜欢的迅雷就要去做,任何人或组织机构都不能阻止。 与一般的民粹主义相似,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强调平民性,理所当然地非议或批判与之相对立的权威。当代的权威主要来自知识、权力和财富。于是,作为权威代表的专家、官员和富豪,便成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主要矛头所指。专家是网民批评最多的权威代表。因为专长于写和说,专家在公共媒体和互联网上抛头露面的机会最多,而有些著名的主流学术权威几乎成了互联网上的明星,他们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广为转载。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受到了网民最多和最严厉的批评。近年来,知识界一些名流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尤其是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只要他们一有新的言论,就招致网民诸多的、乃至潮水般的非议。厉以宁、吴敬琏、张维迎等,在学术圈内享有盛名,常常作为政府或高官的座上嘉宾,但在网上的遭遇却大相径庭,甚至成为众矢之的。比如,《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公布的一份“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的公众调查中,信任率超过10%的仅有两人,乃至厉以宁声言要“顶住互联网的压力”。其他各类专家或学术明星遭遇也差不多,高高在上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著名作家,电视大众讲演的学术红人,都毫无例外地遭受网民的非议和讨伐。网民对政府官员的非议也比较多。在传统媒体上,政府官员以领导的身份出现,或是报告,或是指示,报道正规,形象正面。然而,引起互联网热议的与政府和官员相关的信息,多是争议性的甚至是负面的消息。诸如,与民争利的政策和各种收费,官员的巨额财产和生活丑闻,缺乏诚信和压制百姓,等等。近年来,夹杂着各种形式的丑闻,一些地方官员屡被互联网追击,有些还因为网民舆论的压力而检讨或丢官。互联网上富豪也处境不佳,许多网民怀疑他们财富的来源合法性,指责他们奢侈的生活方式等,乃至有的富豪声称富人是“弱势群体”。 专家、官员、富豪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强势阶层,他们都比普通网民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影响,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然而,在网络上他们却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弱者,这是因为网民使用了有力而非常的手段。第一,群起而攻之。网民对权威的批判,往往借助于人多势众的力量。个体网民的言论,当然远远比不上知名学者等权威的影响。但如果成百上千的网民聚合起来,网上的声势对比就大为不同了。网民数量的巨大优势,压倒了权威的话语优势。尤其是在网民能够自由发言的领域,诸如网络论坛、博客等,那些社会生活的权势者由于繁忙或碍于身份等等而缺席,网民则把持了这些草根言论领域,双方的数量对比更是悬殊。第二,另类话语权。在传统媒体上,专家权威掌握着话语权,普通民众根本没有多少机会与之对抗。然而在网络上,表达方式则有所不同。官方正式的言语,冠冕堂皇的言论,并不受到多数网民的欢迎和认可。在网络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言论领域,很高的社会身份与其说是优势,不如说是弱势。更有甚者,面对着权威,一些网民还采取非正常但却能引起注意的途径予以挑战。诸如网络恶搞,就是近年来一些网民使用的极端途径之一。毫无疑问,网络恶搞充满着非理性,但也寓含着包括幽默在内的各种因素,也能引起许多网民的兴趣或共鸣。网络恶搞是对权威的消解和颠覆。在非理性面前,理性的言论如同遭遇“秀才见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 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技术支持 互联网为民粹主义思潮提供了技术支持,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的平等性。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上,能经常抛头露面的多是官员、富豪,那些长篇大论、侃侃而谈者多是各领域的专家、权威,普通百姓没有多少机会,精英与平民之间的话语权很不平等。互联网技术从本质上颠覆了这个传统。第一,网络的非中心性,削弱了中心对外围的操控。过去,由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威媒体垄断和操控话语权。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情况大为改变。网民根据自己的兴趣、性别、年龄、阶层、职业等等,形成形形色色的小众社群。传统的话语对他们没有多少影响力和控制力,并且有被这些小众话语的海洋所淡化或淹没的现象。第二,网络的虚拟性,缩小了参与者的身份差别。现实中的等级、身份、财富等因素,在网络中都失去应有的效应。在网络世界里,尤其是匿名的场景中,这些几乎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情态各异的网名。在身份无涉的网络中,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论题新颖、发言精彩,就能引起关注。第三,网络的交互性,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发表意见的机会。互联网的技术平等,促进了网民话语权的平等。借用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名言“世界是平的”,网络更是平的。在这个被抹平的领域里,中心与外围、上层与下层、主动与被动关系都在改变。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向公众发送信息和表达意见,这在人类的传播史上还是第一次。平等是网民能够挑战权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