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辉煌 大河从上游涌来,茫茫苍苍,杳无涯际。这很像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浩浩荡荡,从遥远的远方奔流而来,又向着更远的远方奔流而去。中国文化传统是不可言说的,我曾试图用非常简单的叙述来概括它,一开始就受到了挫折。最简单的方式难以表述,也许用更繁复的诠释情况会更糟。于是只好放弃,还是回到抽象的“博大精深”上面来。这是我们面对辉煌的无奈。 世代先人创造的中华文明,是迄今尚在发展的、而且历史最悠久、也最具活力的人类文明。我们现在仍然沐浴着它的光辉,享受着它的泽惠,而且也想用自己微薄的心力赓续和丰富这一文明的进程。忘了是在山西晋祠,或者是在敦煌莫高窟的130窟,还是在别的什么废墟的地表上,那里展示着历代挖掘现场的留存,分别标明这是商周,那是秦汉,那是唐宋,几千年的文明史就这样生动具体地展示在我们面前,那真是让人惊心动魄的一刻! 我们通常觉得西安或者咸阳很古老,那里有未央宫的恢宏让人遐想,或者还有阿房宫的悬念引人神往。可是到了中原腹地,例如到了河南,我们知道还有比秦砖汉瓦更古老的文明。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洹水流过村庄的北部,突然蜿蜒向南,再向东。那里有一片台地,那是殷商时代的皇城宫殿区,总方圆达27万平方米。从那里挖出无数的文化珍宝,遥远地诉说着中华文明的久远和辉煌。 单以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为例,从那里挖出的随葬品就达近两千件之多。① 妇好的名字见诸铜器铭文,这些铭文记载的事实,在小屯出土的甲骨文中也得到印证。说到甲骨文,这原也是小屯这一带的“特产”。它是汉字的始祖。除了长期流转中的散失,单以存放在故宫中的甲骨,1974年从仓库中清理出来的,总计就达19494件。② 除了妇好墓,除了甲骨文,这里还有羑里城,是文王演周易的地方。这时我们方才知道,秦砖汉瓦还不是遥远,还有比遥远更远的。 秦汉都不在话下了,遑论唐宋,何况明清!我们当下挂在嘴边的、荧屏上铺天盖地的清朝,康雍乾嘉盛世,好像才是昨日。而它的历史却比美国的整个历史还要长。这真是让人沉醉的久远的华丽!前些日子,我曾沿着河西走廊走了一个来回。在汉玉门关的遗址,遥望静卧在祁连山下的古董滩,我知道在那里至今还可以拣到汉代的铜钱,以及更多的关隘废墟的残砖碎瓦。我曾在一篇文字中感叹过这远古的辉煌:时空瞬变,沧海桑田,旧日城郭,甚至山形水态,都湮没不可考了,而那一切的华美与生动,却在诗人的篇章之中获得了永生—— 有趣的是,在史学家眼中“迷失”了的,却在诗人那里“寻找”到了。那些草滩,那些烽燧,那些旧城,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茫然不知所在,却硬是被诗人“定格”在他的作品中:岑参的“苜蓿烽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襟。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煞人。”这里的胡芦河、苜蓿烽、立春、沙场等等时间和地点,都为考古提供了佐证。这回是诗人帮助了考古学家。③ 中国的文化传统因它的丰富和深远,的确造成我们言说的困难。我们既无法“简述”,甚至也无法“繁言”,也许举一斑以窥全豹,是唯一讨巧的办法。以中国绘画为例,中国画的独特,不仅在于它的历史久远和它曾出现过诸多杰出的画家,而最重要的是,由于它无与伦比的寓极繁复于单纯的奇妙。一张宣纸,一支竹毫,简单的黑白对比,造出了满纸烟霞,无边锦绣。这就是我们的绘画,它以无可替代的传统性旷世而独立! 至于中国的园林艺术,用最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把大自然的壮丽和丰富“缩微”到有限的空间、诸如街区乃至庭院中来。中国的建筑讲求对称的效应,而园林艺术则崇尚自然,它由建筑、山水、园艺乃至书法、绘画、楹联、诗词等组合而成,每一座园林都是一件立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品。陈从周在他的《说园》中精到地论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动静、疏密、曲直以及花木山石的配置等的组合性特点: 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画家语),更为要谛,是宽处可以走马,密处难以藏针(画家语)。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淼之昆明湖,更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④ 还有,我们的话题不妨涉及中国独特的文字。汉字是形、声、义多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种语言工具,它不仅是语言的载体,而且本身又有极高的审美性,即既是实用的,又是欣赏的。汉字和中国绘画、中国园林一样,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一种造型艺术。汉字借助具象的形体,为使用者提供直观的视觉展示,即所谓的“发人妙悟,引人入胜”。汉字的真正妙趣并不完全是在笔画形体上,更多的是在它的字形与民族历史文化以及汉语的关系上。“汉字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系统中寿命最长的。”⑤ 可惜的是,汉字的优美造型,在当代的汉字简化过程中,以及近来的商业广告的恶意破坏中,受到了严重的拆毁。 我们这里列举的品类,只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沧海之一粟。我们的话题,尚未涉及那些博大而华彩的历代的中国服饰文化传统,那些弥散在广大民间的无名艺人手工制作的刺绣艺术、陶艺艺术、剪纸艺术、还有浩如烟海的民间曲艺和戏曲艺术,那些流传在山南水北的民间故事和歌谣,还有世代相传的那些民间俚曲,无比丰富的武艺传统,那些享誉全球的烹调艺术和中国传统医学,以及正在不断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等等。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份报告表明⑥,国家文化部已在2007、2008两年内先后公布了226名和551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涵盖了民间文学、杂技和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五大类。报告谈到了这些遗产在长期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也留下了大量的实物和物质载体,如民间美术中的绘画、雕塑、手工艺品;民间戏曲中的剧本曲谱、乐器、戏服、古戏台等。“每一件实物和载体都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⑦ 由此可见蕴涵之丰。这份报告也涉及这些遗产当前存在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