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爱一个人,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一个人,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样一句显然是模仿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警句,最近一个时期被人们以一种充满快意并且意味深长的方式一再提起。事实上,从“虐猫事件”到“铜须事件”,从“卖身救母”、“最毒后妈”到“正龙拍虎”,再到最近的“自杀博客”、“真假范晓华事件”、“奥运冠军寻父”等等,作为一种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所提供的信息的机制,“人肉搜索”不仅在网络世界波澜壮阔,更搅动得现实生活风生水起。 互联网上的“百度百科”对“人肉搜索”是这样解释的: 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的真相,为某三某七找到大众认可的道德定位,还可以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探寻并发现最美丽的丛林少女,最感人的高山牧民,最神秘的荒漠洞窟,最浪漫的终极邂逅……人肉搜索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肉。 这段解释浪漫而充满豪情,显然出自“人肉搜索”的某位积极拥趸者之手。可以看到,“人肉搜索”不仅可能穿越时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大范围内的线索、智慧和力量聚集起来,向着同一个“革命目标”奋勇前进,而且能够打通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界限,让虚拟世界汇聚起来的智慧和力量直接作用于现实世界。 有关“人肉搜索”所涉及的隐私权问题,以及由此派生的网络民主和网络暴力的问题,线上线下已是众说纷纭。结合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和拉康的镜像理论,我认为,作为网民情感表达和价值判断的极端形式,“人肉搜索”借助虚拟空间的广场特征,以道德狂欢的方式侵入现实。由于虚拟社区的区位化和同质化特点,对话的可能性被降低了。从根本上讲,“人肉搜索”与狂欢无关。就“人肉搜索”的自我建构而言,“人肉搜索”是一个将异己的群体性的无意识幻象误认为是自我化的过程,占领道德制高点的自信使其表现出强烈的自恋性质。 一、作为网络集群行为的“人肉搜索”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人肉搜索”的具体特征,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近期的例子: 2008年5月20日,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出现了一段长达4分40秒的视频。在这段引起轩然大波的视频当中,一名身穿彩色条纹T恤的女子身处网吧,脚翘在桌上,用轻蔑和幸灾乐祸的言辞大谈对四川地震和震区灾民的看法,其中充斥着激烈和肮脏的字眼。而导致她抱怨和咒骂的全部原因仅仅在于,在为汶川大地震而设置的全国哀悼日里,她的娱乐生活受到了影响:互联网上无处不有关于地震的报道,几乎所有的网页都变成了黑白两色,尤其是她所钟爱的一款名叫“劲舞团”的在线游戏也因为全国哀悼日而临时关闭。 一个小时以后,该视频被网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链接和介绍到了天涯、猫扑等影响广泛的国内论坛,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无以计数的网民震怒了,各种声讨和反击的帖子潮水般涌现。很快,一个号召“13亿人一起动手把她找出来”的“网络通缉令”在天涯社区发起。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由线上到线下,由线下到线上,一场声势浩大的通过网络社区活动寻找视频当事人的“人肉搜索”在整个互联网上迅速蔓延开来。 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通过其上网的IP地址,网友发现该女子上网的具体地点是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的一个网吧。“辽宁女”这个更加简明易记的代号更加快了“人肉搜索”活动的进程。随即,“辽宁女”的QQ号码以及存储于QQ空间中的该女子的年龄、血型、居住地等资料被网友公开在天涯网上。初战告捷,网友们乘胜追击,又以极快的速度对这些资料的真实性进行了核实,更大范围的搜索得以展开——该女子的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家庭成员、具体住址、工作地点,甚至父母亲和哥哥的电话也一应俱全地被“挖”了出来。 “SB”、“无耻”、“脑残”、“智障”、“没人性”等讨伐之词以及越来越多的肮脏字眼开始铺天盖地在互联网上蔓延,针对该女子的各种极端言论也频频出现。甚至,义愤填膺的“四川女”、“北京女”也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自己录制的视频以对骂的方式回敬“辽宁女”。 21日下午1时,沈阳市公安机关根据网上提供的“辽宁女”的信息,在一家网吧将其抓获。警方称,该女因对网吧停止游戏娱乐活动不满而录制了辱骂视频,目前她已对自己的言论表示忏悔和道歉。几天之后,“辽宁女”的父母(?)发帖“向全国人民道歉”。 但网络上的“声讨战”远没有结束。尽管这段辱骂视频虽大部分已不能观看,过激的网友评论也被屏蔽,各贴吧和私人博客却随即成了新的战场,该女子行为是否违法以及如何处理成了新的讨论热点。不仅如此,有人开始怀疑“辽宁女”的行为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商业炒作,而这场商业炒作的幕后黑手正是经营“劲舞团”的那家在线游戏公司。一时间,要求政府封杀“劲舞团”的声音在互联网上此起彼伏。“劲舞团”则发表声明,称与此事无关。 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伴随着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当然更可能是既无“是”也无“非”,互联网就以这样的方式奉献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精神大餐”。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人肉搜索”起码具有这样几个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