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期中國人生活之地域與環境 早期中國人生活地域之遼闊,遠遠超出今人的想象。原來人們認爲,流經亞洲大陸東部的黄河流域是中國文明的發源地。但是,持續近百年的考古發現和民間遠古器物(特别是玉器)收藏顯示,這個文明有着多樣的文化來源。 有學者認爲,中國古文化有兩個重要區系,一個是源於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一個是源於大凌河流域的紅山文化。①中國考古人類學一代宗師李濟先生在1950年代曾談到,華北新石器晚期文化受内外蒙古一帶新石器中早期文化的影響甚大,而内外蒙古甚至可能包括蒙古以北的貝加爾湖以及葉尼塞河流域,才是中國史前文化的摇籃地。②他甚至説,“兩千年來中國的史學家,上了秦始皇的一個大當,以爲中國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長城以南的事情。這是一件大大的錯誤,我們應該覺悟了!我們更老的老家——民族的兼文化的——除了中國本土以外,并在滿洲、内蒙古、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亞一帶: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列祖列宗栖息坐卧的地方。到了秦始皇築長城,才把這些地方永遠斷送給‘異族’了。”③近年對紅山文化的考古發掘似乎部分地印證了李濟先生的説法。 紅山文化約存在於距今5000年至8000年前,分布範圍大約在遼寧、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其中心地區在赤峰一帶的老哈河流域和遼寧朝陽一帶的大凌河流域。④近二十年來,從紅山文化遺址出土了數量驚人的玉器。這些玉器形制多樣、種類繁多,有反映當時祭祀、宗教禮儀的玉禮器,有得自生活生產經驗的刀、斧、鑿、錛、鏟等,也有得自觀察自然生物得來的靈感,比如鳥類、大型哺乳類動物形象等。⑤紅山文化的玉石文明已經顯現出中國文化的一些著名特徵,比如對龍的形象的崇拜和塑造,玉禮器的應用,等等。⑥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中國古代文明玉器展在上古文明部分陳列的第一枚玉器,是一只圓潤的紅山文化C形龍(又稱猪龍),標注年代爲距今5000-8000年前。⑦臺北故宫博物院在2006年曾展出多件院藏紅山文化玉器。這些精美玉器透露出極其豐富的先民生活的信息,表明紅山文化居民打造琢磨玉器的技巧、工具和審美已經達到很高水平。⑧玉器之外,紅山文化最輝煌的發現,應屬牛河梁女神廟遺址出土的女神頭像。該女神頭像爲陶質塑像,面部靈動鮮活,具有早期人類文明質樸、富有朝氣的共同特質,是極其珍貴的新石器中早期宗教祭祀塑像。祭祀神廟遺存對研究早期中國人的信仰提供了最直接的考古資料。不過,迄今爲止,專家學者就紅山文化這一早期文明向大衆所作的出色描述并不多。 在紅山文化之外,近年大面積考古發掘的四川三星堆文化和發現於安徽含山的凌家灘遺址也展現出令人驚奇的早期文明樣式。位於四川廣漢的三星堆遺址距今約4800年至2800年,爲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的古代文明。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銅面具和塑像所呈現出的凸目形象被認爲代表了一種不同於中原商周文明的異類文明。⑨而1985年發現的凌家灘遺址,經測定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⑩對這些文明的進一步考古發掘和解釋或許會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中國古代文明的多樣來源。 在差不多晚於紅山文化一千年左右,在今天中華文明覆蓋的廣大地域上,出現一些著名的文化遺存,比如河南仰韶彩陶文化(包括稍晚所謂青海、甘肅仰韶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以及以山東大汶口文化和以龍山文化爲代表的分布廣泛的黑陶文化,等等。(11)其中,良渚文化在2007年的考古發掘中又有重大發現,一座約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被發掘出來。這一發現被認爲是“不亞於殷墟的發現。”(12) 在這些早期文化之外,中國西部比如新疆也有極其古老和多樣的文明樣式,在藏民族、蒙古族和西南一些古老民族生活的區域,也存在不同的古代文明和關於人類起源、族群起源的神話傳説。中國是這樣大,她的民族到1950年代更被細分爲56個民族,所以,這每一個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文明傳説,而一些民族的早期傳説顯然已經融匯到一起變成中華文明起源傳説的一部分。這是文化接觸的結果。 文化接觸與文明發展密不可分。李濟先生在談到中國史前文化時説,“人類自學會在地面上用兩只脚走路後,爲謀生活除了自然環境的阻礙外,可以處處流動。”他還説,“今日或過去所有偉大文明的發生都是由於文化接觸的結果。”(13)李濟先生認爲,殷商時代的中國文化建築於普遍傳布於太平洋沿岸的原始文化之上;而殷商時期偉大的青銅文化的復雜來源中,也有與兩河流域——即中央亞西亞有密切關係的部分。(14)劍橋大學人類學教授鄭德坤先生根據考古發現在1963年談到,“中國與其他文化區域交通的開始,實遠在舊石器時代,當時已有異族雜居於中原。從這遠古的時代,中國就是一個多種族聚集的區域。”(15)顯然,中國先民的生活經驗并不拘於一地,而他們爲着生存和安全所游走的範圍更加廣闊。所以,中國文明的早期——曾經多樣和鮮活的文明早期,是在一個遼闊的背景下伸展開來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