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是国际文化关系的一部分,指一国政府主导下的、以实现某种战略意图为目的的对外文化活动。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文化(包括知识、信仰、道德、习俗、文学、艺术、科技水平、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制度等等)是一种“软实力”。和传统的由经济水平、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等构成的“硬实力”相比,“软实力重在其“软”:“硬实力”是“强制力”,即强制他者服从乃至屈服的能力,“软实力”则是“吸引力”和“感染力”,即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和感召,赢得他者主动认同乃至追随的能力。有学者形象地将文化外交比喻为“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①正是基于软实力的这一特点,各大国在外交活动中才越来越倚重文化“软实力”,使文化外交成为外交舞台的一大亮点。法国是最早有意识地将文化手段付诸外交目的的国家之一,也是最重视、最善于开展和运用文化外交、并形成了显著特点的一个国家。不过迄今在我国学者有关文化外交的研究中,尚很难找到以法国为个案的研究,②本文尝试对法国的文化外交作一梳理,旨在回答下列问题:法国为什么重视文化外交?其文化外交有何特点?使用怎样的政策工具? 一 法国文化外交的历史演变 (一)历史遗产 法国对文化外交的大力运用是在二战以后,但是,法国有悠久的将文化服务于外交的传统。历史上,法国一贯重视文化的作用,认为文化与法国的国家形象密切相关,是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块金字招牌。如“太阳王”路易十四就曾用重金奖励文人,使他们致力于“使国王崇高,使王国荣耀”的活动。而且历史证明,在树立法国的威望方面,“太阳王”的文化扶持比他发动的战争更加有效。法国还有意识地将文化和外交活动联系起来,将文化名人视作法国的名片而委以外交重任,如16世纪著名诗人杜贝莱曾被任命为驻罗马大使;18世纪,卢梭任驻维也纳大使;19世纪,著名诗人夏多布里昂任驻伦敦和罗马大使,随后又出任外交部长;同一世纪,著名诗人拉马丁也曾被委以相同职务。文人外交官成为十八、十九世纪法国外交的一大特色。 19世纪末,欧洲列强在非洲、近东和远东等地区开始了争夺势力范围的激烈角逐。除坚船利炮外,输出文化、在上述地区的精英阶层中培养亲己势力也成为角逐的筹码。在这一背景下,法国的对外文化活动拉开了序幕:宗教团体首先登场,四处办学,教授法语。到1939年,已在全球建立千余所法语学校;民间机构紧随其后:1883年,法国诞生了一所非盈利的私人文化宣传机构——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
aise),其成立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即在宗教和官方机构出于政治原因而无法进入的地区传播法国语言文化。这些最初的对外文化行动虽非官方发起,但国家站在幕后,提供了鼎力支持——宗教团体的活动大多由国家财政支持;法语联盟更是一问世就受到法国外交部的大力资助,并且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通过文化渗透争夺势力范围。 20世纪以后,法国政府开始更为直接地插手对外文化事务:1909年,法国外交部建立了一个国外法语学校与著作办公室,用以协调头绪日渐增多的对外文化活动。一战的爆发凸显了宣传的重要性——“宣传”可以起到争取中立国或盟国的精英阶层的目的,为此,法国把许多民间文化团体纳入了它的外交战略。1920年,外交部将国外法语学校与著作办公室升格为法语著作司,重新定义了其使命,即“法国的对外知识扩张”,③并明确表述了成立该机构的目的:“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业文明、思想在任何时候都强烈地吸引着其他民族;我们设在国外的大学和学校是法国真正的宣传阵地,它们是我国政府的一件武器,这就是为什么外交部及其驻外机构需要督导这些对外文化活动、不惜任何代价地启发和促进法国的知识渗透的原因,我们坚信知识渗透是我们的对外行动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④二战前夕,法语著作司的预算占到法国外交部总预算的近20%。 上述这些有意无意的文化外交实践,为二战后法国现代文化外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文化外交的发展 二战之后,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外交作为挽救法国国际地位的手段之一,地位日益重要,并获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法国在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是欧洲乃至全球强国,地位显赫。其大国地位的获得,除了来自路易十四的王权和拿破仑的征战外,还归功于辉煌灿烂的文化:法国是古典主义的发源地、启蒙运动的中心,若干世纪以来,一直引领着世界文学、哲学、艺术(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电影等在内)和思想界的潮流;法国文化名人众多,俯拾皆是。以文学为例,仅20世纪,法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就多达13人;巴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甚至成为文学、艺术和知识的代名词,吸引着世界各国人士;法语被视作贵族的语言和高雅的象征,受到欧洲各国宫廷贵族和上流社会的热烈追捧。简言之,法国的强大,是其雄厚的“硬实力”和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共同支撑的结果。 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法国。战后,随着美国和苏联的崛起和法兰西殖民帝国的解体,法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均衰落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一落千丈,从一流强国沦落为二流强国。虽然硬实力受到重挫,但法国依然保持着文化大国的地位。正如前总理保罗·雷诺所言,法国“已经不再是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了”,但是它在某些领域“例如道德、文学、科学和艺术方面仍处于前列”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