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成为国际安全的重大威胁。其中,核扩散①问题尤其严重,而已经生效近四十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以下简称《核不扩散条约》)在面临当前多个地区出现的核扩散形势时,显得应对乏力。除了一直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并最终成为事实核国家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朝鲜也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近年来伊朗核计划的性质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争议。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经年日久、难见曙光,不仅显示出相关各方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而且凸显了《核不扩散条约》基本条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自2000年以来,《核不扩散条约》审议大会和历届筹备会议基本均以失败告终,说明条约成员国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和平利用核技术以及推进核裁军三大基本议题上的分歧已经影响到了缔约方对条约的信心。2010年将召开《核不扩散条约》第八届审议大会,通过认真检视《核不扩散条约》遭遇的种种危机和困境,立足现实,剖析问题的症结,探索克服危机、解决问题的方向,将有助于巩固现有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 《核不扩散条约》面临的多重危机 (一)普遍存在核扩散和核裁军问题利益相关方把多个问题相互挂钩的现象 首先,大部分无核武器国家把核武器国家的核裁军与条约的终极意义相挂钩。冷战结束后的十多年来,大多数无核武器国家认为,原来的核武器国家(美、俄、英、法、中)没有履行他们对《核不扩散条约》的承诺,并且似乎并不打算实行他们在条约“主要交换条件”中所承担的部分——承诺减少并最终消除核武器。②在1995年《核不扩散条约》无限期延长时,无核武器国家就借机强化了这种政治挂钩:核国家要进行彻底核裁军,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在此之前应向无核武器国家提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安全保证。而某些核国家认为,要核国家进行核裁军,首先要遏制新的核军备竞赛(指朝鲜、印度和巴基斯坦)。如果有这么多国家寻求发展核武器,核国家为何要放弃核武器呢?③ 其次,关于条约的普遍性问题,印度一直将是否签署条约与五个公认核武器国家④的核地位相挂钩,严厉抨击条约的歧视性和核武器国家的伪善,并指出如果核武器国家不弃核,它就不签署条约。而巴基斯坦的核政策一直与印度的核政策相挂钩。以色列则将建立中东地区的永久和平机制与自己的核选择相挂钩。 再次,核武库规模较小的核国家与核超级大国之间的挂钩,前者要求美、俄率先裁军,因为两国拥有全球核武库的95%。 最后,随着核扩散形势的发展,不排除部分无核武器国家把本国的核选择与违约国的核计划相挂钩的可能。例如,朝鲜核试验后,作为技术发达的核门槛国家,日本国内“核武装化”声音抬头;中东地区无核武器国家则严重关注以色列的核地位和伊朗的核计划等等。 上述多重利益挂钩不利于各方就共同关切的问题达成一致。 (二)地区核扩散危机难转圜 2002年底,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瞒报的秘密核设施遭曝光,引发了伊朗核危机。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伊朗于2003年12月与IAEA签署了全面保障协定的《附加议定书》。⑤但由于伊朗一直不批准《附加议定书》,IAEA只能确认伊朗已申报的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和平目的,而未能通过视察来确认伊朗不存在未申报的核材料和核活动,即IAEA不能完全排除伊朗核计划用于军事目的的可能性。⑥尽管伊朗核问题已经由IAEA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伊朗也为此正在遭受更严厉的制裁,但伊朗仍继续进行铀浓缩活动,并坚持其“和平利用核能”的正当权利。由于核燃料循环⑦技术可以用作双重用途,⑧当前国际社会提出了多种国际核燃料供应机制的提议,而伊朗全部予以拒绝。拥有自主、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一直被伊朗认为是其不可剥夺的合法权利,并将其作为谈判的底线。伊朗核问题目前仍处于僵持之中。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核危机反复爆发,并愈演愈烈。朝鲜曾两度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并于2006年10月进行了核试验。核试验使得朝核危机涉及的有关各国面临最后摊牌的困境。经过多轮接触和谈判,2007年10月,第六轮六方会谈达成了“10·3共同文件”,朝鲜以“对一切现有核设施进行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换取安全保证、政治承认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援助。有关各方一直就朝鲜的申报、验证以及美国的“行动对行动”等问题争吵不休,协议执行进展缓慢。2009年4月,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坚持发射卫星,后因安理会发表了谴责声明,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恢复其核设施的功能。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再生波折。更加令人忧虑的是,伊核危机和朝核危机可能引发中东和东北亚地区的多米诺效应和核军备竞赛。 (三)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危险增大 苏联解体后,核材料和核技术走私开始兴盛起来。九一一事件发生后,恐怖分子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险上升。2003年曝光的巴基斯坦核科学家卷入地下核黑市交易事件,也暴露了现有国际出口管制机制以及各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对非国家实体的疏忽。据IAEA的资料,自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底,各国报告了总计1080起涉及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材料的非法贩卖以及未经授权的活动,其中54%涉及犯罪活动,如偷窃、非法拥有和企图跨越国界销售、走私核及其他放射性材料,有13起涉及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高浓铀。还有许多经媒体公开报道、但未经各国官方证实的事件,可能还有一些未被查出的失窃的高浓铀在黑市流通。⑨获得核材料对于寻求核武器的非国家行为体来说是最关键的一步,而《核不扩散条约》主要针对国家间的核扩散活动,对于应对全球化时代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风险力有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