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55(2009)03-0068-74 一、默克尔价值观外交与人权外交的关系 2005年德国基民盟和社民党联合组阁,原基民盟主席默克尔担任总理。上台伊始,她便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强调在对外关系中“必须不遗余力地确保价值观在外交中的地位”,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她以价值观为突破口,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德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以期修正施罗德时期德国的对外关系。默克尔将价值观上升为政府外交政策指导原则的做法,在联邦德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所谓“价值观外交”是一个与“现实利益外交”相对的概念,也称为“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意指一国采取对外行动的直接出发点不是(或不全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本国的价值观体系,以及扩展本国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①“价值观外交”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一个关键词:道义。在很大程度可以说,欧洲或欧盟自认为是世界上一种道义力量,甚至是最重要的道义力量,因此最有资格开展“价值观外交”。②默克尔根据某种理念的价值标准而进行主观判断,按照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制定外交政策,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为标准定义“合格的战略伙伴”,以此对其他国家定亲疏。默克尔要推行的价值观是西方传统的价值观体系,其中的核心部分就是要保护人权。默克尔希望德国不仅要保障本国人民的人权,还要走出国门到世界上去当“人权警察”。如果某一国不接受德国所宣扬的、或是其行为在德国看来违背了自己所理解的价值观,她就会用“人权”为外交的手段和工具而简单化地攻击和敲打别人,“人权外交”无疑成为推进德国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默克尔政府强调德国的价值观,并让其他国家重视并接受德国的价值观。可以想象,当各国都接受以西方为主导的价值体系时,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就会占据思想的制高点,德国的综合影响力无形中就会得到提升。德国的“硬实力”比较有限,通过“价值观外交”可充分发挥其“软实力”的作用。具体做法是:①要与具有“共同的民主价值观”的国家结为伙伴;②要增强与民主国家的关系;③民主国家要合作起来对付非民主国家。以共有价值观为切入点,力图结交新的盟友,扩展德国的外交空间。 默克尔之所以如此热衷推广她的价值观体系,大搞人权外交,主要思想根源是冷战后西方流行的一种“民主和平论”和“人权高于主权论”。“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因此民主制度是和平的保证。在外交政策实践中,民主和平论体现为西方国家频繁对外进行人道主义干预,对外输出西方民主价值观,扩大所谓的“民主国家阵营”。在经历了冷战结束、两次海湾战争、“9·11”事件后,以人权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主义在美国对外政策上逐渐占据主流。在美国的影响下,“人权高于主权”、“民主超越国界”等“价值观”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外交准则,德国也不例外。 默克尔认为,致力于国家间合作同维护人权等基本价值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并不影响友好关系的发展,关键是要进行坦诚的对话。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默克尔这几年在国外访问中,如访问印度、非洲、中国、美国等时都大谈人权,在全球掀起了德国人权、民主外交风潮。在双边和多边的场合中,她也不再忌讳公开地对别国人权政策的批评。默克尔的做法打破了原西德的外交传统。在二战后,西德在国际政坛上一向奉行的是贸易立国的理念。对外关系着重经贸多于政治,在民主、人权等“别国内政”上,只会默默地紧跟美英等西方国家集体立场,但不会自己亲自高调地作“出头鸟”。现在默克尔奉行价值观外交不仅改变了德国外交一贯低调的风格,也对德国的对外关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二、默克尔价值观外交的主要特点 1.以民主、人权画线 诚如前文所说,默克尔搞“价值观外交”实质上就是以意识形态和人权观画线来处理国家关系,以其自身的价值观来界定立场。在实际操作中其具体表现为“亲美疏俄”,“拉印制华”。一方面整合相同价值观体系下的既有同盟,另外一方面大打“价值观”牌,拉拢印度和非洲国家等所谓的“民主政体国家”,牵制中国,疏远俄罗斯。 默克尔具有“亲美”情结。她把改善德美关系放在议事日程首位,将这一关系定性为“西方价值共同体”。她认为,德国和美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如人权、民主等等。共同的价值观构成了双方交往的基础,共同的价值观决定了关系要“紧密”。默克尔希望能通过强调“价值观共同体”把对美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使美国和德国步调一致地在国际舞台上翩翩起舞。默克尔为了避免给外界造成德国人权外交搞双重标准的印象,也对美国的人权政策进行了一些批评。比如在首次访美活动之前,默克尔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就说美国的关塔那摩监狱违反人权,应该关闭。在访美期间,她还就该问题当面对布什表示明确的异议。默克尔这样做不是真的想强硬反对美国,而是为了迎合选民的口味,赚取舆论的好感,为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创造机会。她的批评都只是隔靴搔痒,对德美关系升温的主旋律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默克尔要拉的另外一个伙伴就是印度。2007年10月访问印度时,默克尔不仅大谈“民主与人权”,还明确表示,要改变其前任施罗德在亚洲政策上“侧重中国”、“忽视人权和民主”的做法,同其他亚洲“伙伴国家”展开更迅速、更务实的合作。她强调要更加重视印度,称印度为“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德印有“共同的民主价值观”,要加强和印度的合作,提出要改变德国以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的亲华立场,要在很多问题上拉开和中国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