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袭击正日益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以下简称南盟)国家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特别对印度和巴基斯坦更是如此。①与直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比,恐怖主义活动所带来的后续效应,特别是对国家间关系和地区安全的消极影响更为严重。 南亚恐怖主义在本质上具有非常突出的跨境背景,这是所有问题关于次大陆恐怖主义讨论的核心。②在应对恐怖主义的安全挑战方面,南亚日益成为一个“安全复合体”,迫切需要在地区层面,特别是在南盟框架内建立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 一、“安全复合体”与反恐背景下南亚的安全地区化 “安全复合体”的概念是英国学者布赞最先提出的。经过不断的修正,布赞最终将“安全复合体”定义为:“一组单元,它们的安全化、非安全化的主要过程或者两者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致其安全问题不能彼此分开的合理分析或解决。”③“9·11”事件发生以前,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是否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是否稳定,其中,印巴关系是本地区所有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从地缘政治的现实和南亚国际关系的历史来看,由于印度与所有南亚国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因而其在南亚的地区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如果印度没有一个处理与邻国关系的全面政策,南亚地区的安全就不能从整体上得到保障。进入21世纪以来,南盟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了速度,取得了初步的进展。④随着恐怖主义的威胁日益上升,反恐成为本地区成员国的重要议程。 南亚成为反恐意义上的“安全复合体”既有来自地区外部的压力,也有内生恐怖主义的威胁。“9·11”事件发生后,在反恐的旗帜下,美国发动了针对“基地”组织及其庇护者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争。南亚首当其冲成为全球反恐战争的主要战场。美国将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技术的结合确定为其面临的最严重威胁,⑤以在反恐问题上的立场画线,区分敌人和朋友。在极短的时间内,美国就建立了以其为首的全球反恐志愿者联盟。印度借机加强与美国日益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在美国的压力下,穆沙拉夫政府经过权衡利弊,不得不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断绝关系,加入美国的全球反恐联盟,再次成为前线国家。⑥ 然而,“9·11”事件之后这一地区的各类恐怖主义袭击活动更加频繁,突出表现在以“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为主要代表的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恐怖活动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等南亚主要国家的猖獗。上述国家最近几年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而且还在呈上升趋势。2007年,巴基斯坦共发生了57次自杀式恐怖袭击,导致658人死亡;阿富汗则发生了160次自杀式恐怖袭击,导致836人死亡。⑦同样在2007年,印度有超过2300人死于伊斯兰极端分子发动的恐怖袭击。⑧2008年上半年,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又分别发生了25次和76次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并分别导致332人和466人死亡。 从区域内部来看,南亚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重灾区之一,恐怖主义对南盟大多数成员国形成严峻挑战,对南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南亚的恐怖分子和反政府组织已经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跨国合作,涵盖联合训练、转移武器和弹药、分享经验、探讨意识形态问题等。 上述事实表明,恐怖活动在南亚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更加猖獗。首先,伊斯兰极端恐怖袭击的地区化扩散。在原有各种暴力冲突的基础上,与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相关的恐怖主义行动日益突出。其次,恐怖主义活动在南亚地区的跨境趋势日益显著,包括恐怖主义分子的跨境流动、资金和人员的跨境征集、恐怖主义活动的跨境实施以及恐怖组织的跨境合作等。再次,恐怖主义袭击往往引发南亚国家间的信任危机。发生在地区内任何国家的恐怖主义活动总会引起地区内国家间关系的相对紧张,显现各国之间缺乏政治信任。如2008年7月印度驻阿富汗大使馆被炸事件给印巴第五轮全面和谈进程蒙上了阴影,显示恐怖袭击事件对地区内国家间信任关系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对双边关系的打击则更为严重,为逐渐缓和的印巴关系带来一股寒流,并直接影响到了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 二、地区反恐合作:理论与现实要求 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来看,区域合作往往始自低政治功能性领域合作,如经贸合作、技术转让、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由于这些领域的政治敏感性较低,可以避免触及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分歧,有利于培养地区内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从而为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地区合作是一个整体概念,经济性的地区合作机制必然要求相应的政治和安全合作机制作为辅助。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缺乏可靠的安全保障和稳定的政治环境,地区经济合作也将会面临比较大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随着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威胁来源逐渐多样化。在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的同时,非国家行为体的兴起将非传统安全引入国际政治中。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的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反恐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更关乎地区乃至全球的稳定和发展。以恐怖主义为主要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正对普通民众的心理带来更为现实和直接的恐惧感。与传统的国家间或国家集团间的直接军事对抗有所不同,恐怖主义对于一般民众日常生活的心理影响远远大于前者。恐怖组织作为次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所进行的对抗是不对称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更具有跨国性、隐蔽性和流动性的特征,往往利用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得单个国家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安全。因而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获取与长期维护需要机制性的安排。恐怖主义跨国性活动导致了安全威胁的地区性爆发,这使得新型的区域性安全合作机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在实践中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