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09)01-0068-07 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自古有之,本文所分析的“跨国人口流动”主要研究的是在二战结束后,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过程中各国间出现的人口流动。随着跨国人口流动的全球性发展,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跨国人口流动的原因 影响人口跨国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经济和自然等三个方面。 第一,影响人口跨国流动的政治原因。 首先,国家通过相关政策,尤其是民族和移民政策对人口的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二战结束后,各国入境政策逐步清除了种族主义倾向,吸引了大量移民的流入。1962年加拿大出台《移民调节法》和1965年美国颁布《移民与民族事务法案》都有效地为非欧洲族裔的入境者打开了进入两国的大门,使得更多的外来人口以移民身份合法地进入这些国家。冷战时期,由于西德法律给予东德人以相等的政治与经济地位,至1990年初,去西德的东德公民逾1000多万人次,通过各种途径在联邦德国定居的约有20万人,[1](P121)这也造成了东德人才和劳动力大量流失。可以看出,主要移民国家出入境政策的调整,对人口的跨国流动的产生事实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其次,国家的政治动荡影响人口的流动。国家战乱频仍造成了非洲大量难民。据统计,非洲难民1965年不过50万人,到1980年已突破500万人。1972年,长达17年的苏丹内战结束时,有20万苏丹难民生活在埃塞俄比亚,17.8万人在乌干达,6.6万人在前扎伊尔,2.2万人在中非共和国。1983年苏丹内战再度爆发。由宗教和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又使几十万苏丹人沦为难民。1989年12月,利比里亚也由于部族矛盾等原因爆发内战,长期战乱使全国250万人中的一半流亡国外,成为难民。[2](P34)1994年卢旺达人口不到800万,发生部族仇杀后,该国竟有200多万人逃往国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东欧也陆续出现了几个新国家,这也使得过去的国内人口流动在一夜之间转变成了跨国流动。 第二,影响人口跨国流动的经济原因。 纵观人类历史,经济因素是造成人口跨国流动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欧洲向全球大范围地扩展,现实的海外经济利益已经取代促使早期移民的宗教迫害等因素而成为影响跨国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例如,殖民地时期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的非洲人被贩运到美洲。20世纪后期,古巴大量人口涌入美国,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古巴国内经济环境恶劣,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在机遇和经济上的优势对他们的巨大诱惑,因此,他们被美国舆论称为“经济移民”。1970年,古巴人在美国迈阿密经营的商业或企业不足一千家,但10年后,具有企业家头脑的古巴人经营的企业和商业已达一万家。这些企业和商业包括银行、建筑公司、电台、电视台及各类饮食服务、娱乐服务的机构。[3](P236) 近半个世纪以来,“有一种全球化形式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形式都更为普遍,这种全球化形式就是人口迁移”。[4](P392)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上除了欧美传统经济增长地带之外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必然带动人口的跨国流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海湾国家经济的发展,海湾地区也成为国际人口流动最频繁的地区。海湾各国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急剧增长,大批海外劳工移民迅速进入海湾六国,乃至改变了海湾六国的人口结构。1985年海湾六国中的外国移民增加到788.2万人,相当于10年前的2.85倍,占人口总数的48.2%。[5](P16)近十几年来,随着海湾局势的紧张和东亚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从海湾国家转向了东亚国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持续的经济增长,韩国国内工资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由于人口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韩国国内某些行业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大量外籍劳工从亚洲各国不断涌入韩国。[6](P24)1992到1993年有17万孟加拉国人前往中东打工,到1996年已经下降到13万多人,而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人数则从1991年的数千人上升到近7.2万。据估计,在东亚和东南亚有660万外国移民。[7](P58)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跨国人口流动的强大动力。 第三,环境恶化与人口增长导致跨国人口流动。 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古特雷斯称:“今天的冲突可能起源于政治因素,但是探究更深层的原因可以看到贫困、政府管理不善、气候变化导致对稀缺资源竞争的加剧等因素都发挥了作用。”“最近的食物和燃油短缺已经对贫困人口和无产者,包括难民和国内流离失所者,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巨大影响。急剧的物价上涨导致了很多地区的动荡和冲突,很有可能导致更多的人离乡背井。”[8]其实,对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自然与社会的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从未减少。19世纪中叶爱尔兰全国有800万人,但由于发生瘟疫和饥荒,数百万人向国外移民。到1961年时,爱尔兰人口下降至260万人,先后有400万左右的人移民他乡。20世纪60—80年代,非洲遭遇多次自然灾害,大面积的严重干旱就有4次,其中1982-1984年那次旱灾波及34个国家。据诺曼·迈尔斯的估计,由于环境恶化和人口剧增,使得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4个人中至少有1人缺少食物,8个人中有1人从国内一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16个人中有1人完全离开自己的国家,逃往他国。[9](P80)战乱、贫困和自然灾害这三者互相影响,加上人口增长过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形成恶性循环,致使非洲难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