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56(2008)03-0009-07 南海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国际航道,每年有一半以上的世界超级油轮通过马六甲、巽他和龙目海峡,其中大多数继续航行至中国、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一些主要的原材料和能源,如原油、液化天然气、煤和铁矿石等,都是经南海运往这些东亚国家和地区。就石油与液化天然气而言,经南海转运的数量比经苏伊士运河转运的多3倍,比经巴拿马运河转运的多15倍。这些原油大部分来自波斯湾而运往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在韩国国内供应的液化天然气有三分之二,在日本与中国台湾供应的有60%,亦都是经由这个关键地区转运。①可见维护南海地区安全对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西南端的马六甲海峡联系着南海与印度洋,其东北端的台湾海峡联系着南海与太平洋,美国的第七舰队往返于该地区执行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战斗与运输任务。东盟地区的海军也越来越多地与非东盟国家在此地区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其中包括印度、英国和美国,这些区域外国家的许多军舰就是利用马六甲海峡来参与这些演习。因此,南海地区安全亦直接影响到这些区域外大国的利益。 一、海盗活动的猖獗 南海是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地区,其西南端的马六甲海峡与新加坡海峡之间的海域,早在1990-1992年就被确认为最大的海盗出没区。狭窄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拥挤的航道之一,船只通过时不得不格外谨慎,因被无数浅滩所困扰,迫使船只减缓速度以保证航行安全。这些情况对海盗活动最有利,因为他们以小快艇就可轻而易举地接近他们所要攻击的目标。但是,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当局在此重要地区开始联合打击海盗巡逻后,海盗攻击的焦点就转移到了南海。在1993-1995年间,东南亚记录的海盗攻击事件有50%发生在南海,特别受影响的是香港、澳门和所谓的HLH“恐怖三角”的领海,其范围包括香港、菲律宾吕宋和中国海南岛之间的海域。② 根据国际海事局(International Maritime Bureau)2000年的年报称,2000年世界范围内报告的海盗事件达到空前的469起,比1999年增加了56%,为1991年报告的案件数的4倍多。且暴力袭击的案件越来越多,袭击者大多有武装,袭击时船员多数被杀或受伤。在2000年报告的案件中,有72位船员被杀,26位失踪。这些袭击事件大部分发生在东南亚,而印尼海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2000年报告的实际袭击案86起、企图袭击案31起,这个数字差不多占全球报告的总袭击数的25%。此外,在2000年报告发生在马六甲海峡的案件有75起,而在1999年仅两起,故国际海事局认为,马六甲海峡已成为继印尼之后世界上最危险的海盗袭击区。③不过,这仅仅是一些报告中的数字,而实际发生的海盗袭击数可能远不止如此。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Piracy Reporting Centre)的地区管理人诺埃尔·乔翁(Noel Choong)说道,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超过50%的海盗袭击案没有报告。例如,有些船主不愿意报告遭袭击,因为他们担心,一次调查将使他们的船只耽误很长时间,从而增加了额外开销;更多的是,不想被看作是不可靠的运输船,或担心提高保险费。出事地区的政府和执法部门也经常不愿意透露在他们国家发生的海盗袭击次数,为的是维护其国家作为一个贸易与航运安全区的声誉。另者,有些渔船和小船受袭击亦很少报告,即使及时报告了,当地警察也不会转达到国际海事局,因此在国际海事局的统计数字中,可能看不到有此类的案件。④ 近几年来,在南海发生的海盗袭击和劫持船只的案件似乎在不断增多。根据2004年1月1日至3月31日ICC国际海事局有关海盗和武装抢劫船只的报告称,在印尼和马六甲海峡的海盗案件在上升,2003年印尼记录的海盗袭击案件121起,而马六甲海峡的报告是28起,显然是增多了。⑤在2005年1-9月份,有78起通过该地区的商船遭海盗袭击的案件,其中发生在印尼海域61起、在马六甲海峡10起、在新加坡海峡7起。平均每个月发生8.6起,大约每3天1起。⑥具体的袭击商船案例有: 2005年2月28日,马六甲海峡北部海域发生海盗袭击拖船事件,被掳走的拖船船长和一名船员下落不明。据马来西亚红土坎海军基地的发言人称,他们的巡逻艇在当天晚上9时左右,在槟城以西约50海里的海域,协助救起了一名受伤的船员和其他5名船员。 2005年3月12日,一伙武装人员在马六甲海峡使用火箭弹发射器,袭击一艘满载不明可燃化学品的运输船“MT特里·苏木都刺”(MT TriSamudra)号。据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说,有35名海盗登上这艘运输船,船长和轮机长都被挟为人质。 2005年3月14日,海盗在马六甲海峡的马来西亚领海袭击一艘日本拖船“伊达藤”(Itaden)号,导致日籍船长、大副和菲律宾籍轮机员失踪。据报道,“伊达藤”号船员曾向海盗报告中心求救,说拖船在槟榔屿以北海域遭到人数不明的武装海盗袭击。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渔船亦遭到海盗袭击,其中如1艘吨位约60-70吨的木制渔船“琼海03012号”,船上共有15名船员,均为海南省琼海市人。2006年4月27日下午6时左右,该渔船在南沙群岛传统渔场(东经116°40′,北纬10°31′)正常作业时,遭到一艘外国武装船只袭击,4名渔民当场被打死,另3名渔民受伤,其中两人重伤,渔船上的导航、通讯设备、生产工具等财物被洗劫一空。⑧另一艘吨位88吨的木质渔船“琼琼海08099号”,2007年4月26日在南沙海域进行合法捕捞作业时,遭到不明身份人员的抢劫,船只沉没,船上18名渔民被马来西亚海警救起,被抢劫财物的价值及抢劫者的身份尚无法确定。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2006年5月,琼海地区渔船在南海诸岛作业时共发生88起抢劫事件,有144艘渔船、400多名渔民遭袭击,其中5人被杀、4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7000多万元。⑨ 海盗袭击所造成的危害远非如此,人们更担心的是满载石油的油轮遭袭击后,可能造成大量的石油泄漏到海里。这种事件不但将对海上生物资源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将对周围沿海地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特别是传统的渔区,那里人们的生计唯有依赖于水产养殖和沿海捕捞。如果石油泄漏到旅客常去的海滨地区,无疑将对旅游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为海滨与周围海域都会被石油覆盖。石油泄漏形成的沉积物还可能使自然村落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造成植物和动物的大量死亡。近年来,最惨重的事故之一是1989年“埃克森·瓦尔德兹”(Exxon Valdez)号的石油泄漏,使阿拉斯加的威廉王子海峡遭到破坏。在最初的几天、几星期和几个月里,泄漏的石油杀死了250000多只鸟以及成千上万的海上哺乳动物和无数的其他沿海生物。更严重的是,最近的研究发现,石油泄漏的影响将持续到今后数年。东南亚海域和南海特别容易受到石油泄漏危险的攻击,因为从中东到日本、美国与其他地区的油轮,外加载运本地区自产石油的油轮,都通过这些航道,而海盗活动的猖獗对这些海域的航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增加了石油泄漏造成严重污染灾难的风险。设想有一艘满载石油的油轮遭到海盗的袭击,船上的船员或被杀或遭绑架,导致无人驾驶的油轮漂流在繁忙的马六甲海峡,这可能成为该地区航行安全最恐怖的一幕。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