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的第七年。在过去的六年中,世界各国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联合打击力度,反恐怖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恐怖活动得到了很大遏制。但从全球整个态势看,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国际反恐怖斗争本身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没有被清除,且不断以新形态出现,国际反恐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难题。 一、反恐成为西方大国实现 国家利益的“金字招牌”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重心自西至东贯穿于加勒比海沿岸、北非、高加索、中亚、南亚、东南亚和朝鲜半岛所谓的“不稳定弧形带”。在“不稳定弧形带”上集中了20多个伊斯兰国家,居住着10多亿穆斯林。被美国政府称作3个“邪恶轴心”、5个“无赖国家”和15个有核能力的国家也都在这条弧上。同时,这条“不稳定弧形带”还是世界能源的富集地,是世界能源与地缘重心的交会点。美国反恐战争的实质是美国欲以伊拉克为样板,在中东和中亚地区推行民主化战略,以此确保自己的战略利益,并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长期以来,美国不断宣传伊朗是中东动乱的策源地,更是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境内一些反美组织的后台老板,认定伊朗不仅与恐怖组织相联系,而且自身正在走向恐怖。为向世人证明这一点,美国搜集了所谓的伊朗与“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勾结”的证据。事实上,伊朗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鼻祖,素来与属逊尼派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相互敌视。2007年7月8日,“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向伊朗发出威胁,称如果伊朗在两个月时间内不停止支援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基地”组织将针对伊朗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①而美国不顾客观事实,极力丑化伊朗的国际形象,甚至把伊朗国家武装力量“革命卫队”定性为恐怖组织,试图把反恐战争定性为反伊朗战争。 为控制非洲的石油等战略资源,美国还以“反恐”为由,加紧组建非洲司令部。“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加紧调整对非洲的政策,重新确认非洲的战略价值,并将非洲大陆作为美全球战略的一个支撑点。美国认为,由于许多非洲国家长期处于贫穷和战乱状态,非洲大陆成为恐怖主义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2007年3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军在2008年9月底之前组建非洲司令部,以便“更好地协调美军在非洲的行动”,防止非洲出现另一个“阿富汗”。实际上,反恐只是五角大楼的一个“幌子”,美军的真正目的是想借反恐之名,将自己的触角进一步伸向非洲,为其在非洲获取更多石油提供安全保障。非洲石油蕴藏量相当丰富,而且品质优良,提炼成本低,运输方便。非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800亿—1000亿桶。美国各大石油公司计划在未来的十年内在这一地区投资700亿—800亿美元。目前美国石油消费的15%来自这一地区,预计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会提高到25%。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副国务卿沃尔特坦言,“非洲石油对我们来说是国家战略利益,并将随着我们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2007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西非岛国佛得角境内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主要演练了控制原油开采地区海上和空中走廊、监视原油通往世界市场运输路线的能力。可见,成立非洲司令部如同给美国在非洲的能源安全上加了一把“大锁”,在军事上可控制整个非洲大陆,在经济上可监控非洲资源及运输通道,在政治上继续推行它的民主制度,煽动推翻美国所不喜欢的政权和政治制度,可谓一石多鸟。此外,美国还有利用反恐在非洲压制其他大国的战略企图。黎巴嫩《新闻》周刊载文认为,目前,美组建非洲军事指挥部旨除反恐目的外,更重要的是为了争夺石油及封锁和遏制利比亚在非洲大陆的作用及阻止中国在非洲的经贸势力增长。2007年4月1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恐怖主义袭击后,美国积极利用反恐来控制阿尔及利亚,并强迫中国追随美国的反恐政策。 美国还以反恐为由,力图在东南亚建立以美国为轴心、东南亚国家为辐条的安全架构,以此来防范、遏制地区大国尤其是中国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霸权地位,削弱、限制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压缩中国的地缘战略空间。2007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指出,中国急增的经济影响力惠及东南亚,而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中国正好趁此真空状态取代了美国的地区王者地位。因此,美国军队必须重新返回东南亚。 二、反恐斗争存在双重标准和“冷战思维” 2007年4月30日,美国国务院公布的《2006年度各国反恐怖主义形势报告》(Country Reportson Terrorism 2006)确定了42个组织为“外国恐怖主义组织”,将我国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Eastern Turkistan Islamic Movement,ETIM)从其中删除,而定性为次一级的“受关注的组织”(Groups of Concern)。②美国还根据自己的好恶把朝鲜、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以及古巴等国列为“不配合反恐努力的国家”。③美国还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伊拉克境内一个伊朗反政府组织提供保护,因为该组织为美国提供有关伊朗的情报,而这一组织早已被美国政府列为“恐怖主义组织”。此外,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助下,伊朗东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多次进行恐怖爆炸事件,造成几十名革命卫队成员死亡。库尔德工人党曾经是美国政府支持的土耳其分裂势力,美国为了取得土耳其的后防支持,目前,又将土耳其库尔德民族分裂组织“库尔德自由之鹰”定性为危害美国利益的恐怖组织,并且冻结其可能在美国控制下的金融资产。 美国还把反恐战争和冷战相提并论。布什称,“今天的反恐战争就像冷战一样。这是意识形态的斗争,我们的敌人蔑视自由,他们追求极权主义”。④美国也把“反恐战争”定性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这种冷战思维不仅刺激了“基地”、“塔利班”等恐怖组织复活,还引起穆斯林国家和群众反感,也为恐怖主义扩张和蔓延提供了土壤。 另外,美国还企图将恐怖主义“祸水”外移,以减轻自己的战略压力。美国一位战略专家提出了所谓反恐战争的“营火战略”(Campfire-Strategy),即把恐怖分子的注意力引向其他的国家,转移祸水,甚至借刀杀人,而自己则隔岸观火,获得相对安全。这位专家认为,目前转移目标的战略特别适合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对圣战分子来说,与美国相比,埃及的穆巴拉克、沙特阿拉伯的国王或以色列的总理是更重要的目标。因为约旦、摩洛哥、叙利亚、埃及、突尼斯和利比亚等许多阿拉伯国家曾经都对圣战运动进行了残酷镇压。美国可以借用许多阿拉伯人憎恨本国政府时机,推动或者促进这些国家的政府成为圣战运动的目标。该专家还建议,由于印度(在克什米尔)、俄罗斯(在车臣和其他高加索地区)、中国(在新疆)、菲律宾、泰国、尼日利亚和以色列等国家都面临国内穆斯林的骚乱,而这些也是美国可以借用、潜在的可以转移视线的政治战略,所以美国应当经常公开批评俄罗斯在车臣的做法,煽动穆斯林在欧洲面临的问题,批评印度在克什米尔侵犯人权,以获取伊斯兰世界对自己的好感。⑤言下之意就是美国可以支持恐怖组织针对美国潜在对手的“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