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09)06-0030-09 现象学家常讲到“事情本身”。胡塞尔说,“回到事情本身”①;海德格尔说,解释的首要的经常的和最终的任务“始终是不让向来就有的前有、前见和前把握以偶发奇想和流俗之见的方式出现,而是从事情本身出发处理这些前有、前见和前把握,从而确保论题的科学性”②;伽达默尔对此解释说,“谁试图去理解,谁就面临了那种并不是由事情本身而来的前见解的干扰。理解的经常任务就是作出正确的符合于事情的筹划,这种筹划作为筹划就是预期,而预期应当是‘由事情本身’才得到证明”③。现象学运动的这三位大家都讲到“事情本身”,但何谓他们所讲的“事情本身”呢?他们三人对“事情本身”的理解是相同还是有差别?这就是本文所要研讨的主题。 一、从维特根斯坦说开去 为了清楚地了解现象学关于“事情本身”的理解,这里先了解一下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事情本身”这一概念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里已现端倪。当维特根斯坦说,我们语言中凡是有意义的命题都与实在(事实)有一种逻辑图像的关系——“图像是实在的模型”(2.12)、“命题是实在的图像”(4.01)、“命题是实在的图像,因为只要我理解这个命题,则我就能够知道它所描述的事态”(4.021),已经表明“实在”这一“事情本身”在他哲学中的重要位置。 维特根斯坦所谓的“实在”或“世界”有三层意思:第一,“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事情”(1),“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1.1),“世界是由事实以及这些就是一切事实这个情况所决定的”(1.11)。在维特根斯坦看来,世界里的事物决不是与其他事物不发生任何关系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一定是处于与另一事物的一定的关系之中,事物和事物的关系就形成事实,因此,世界最基本的单元是事实,而不是事物。第二,“那发生的事情,即事实,是基本事态的存在”(2),“基本事态是对象(事物)的结合”(2.01),“对象包含一切事态的可能性”(2.014),“基本事态的存在或不存在就是实在(我们也把基本事态的存在稍为肯定的事实,把基本事态的不存在称为否定的事实”(2.06)。这里我们先要弄清维特根斯坦所用的三个德文词“Sachverhalt”(基本事态)、“Tatsache”(事实)和“Sachlage”(事态)的含义:“Sachverhalt”是指一种最基本的事情关系,意思是“事物(或事情)的相关性”或“事物可能处于何种形态”。它不一定是实际存在或实际不存在的,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因此,它是一种可能的事态或逻辑的事态,而不是实际存在或实际不存在的事实。反之,“Tatsache”是指实际存在或实际不存在的事实。我们也可以说,当“Sachverhalt”这种逻辑可能的存在变成了实际的存在或实际的不存在时,它就成了“Tatsache”。“Sachlage”的外延比“Sachverhalt”广,它除了包括各个“Sachverhalt”外,还包括“Sachverhalt”组成的复杂事态。因此,每一个“Sachverhalt”都是“Sachlage”,反之,却不一定。但“Sachlage”也是指可能的事态、逻辑的事态,而不是指实际存在的或实际不存在的事实。正确的译法似乎是:“Tatsache”,事实;“Sachlage”,逻辑可能的事态;“Sachverhalt”,基本(原子)逻辑可能事态④。按照维特根斯坦的看法,我们谈到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时,我们要想到还有不存在的事实和可能的事实。例如,“今天下雨”是一个事实,然而也有可能“今天不下雨”。前一个是肯定的事实,后一个是否定的事实。如果说“事实”只是指实际存在的事实的话,那么,“实在”还应有实际不存在或可能的基本事态。因此,“实在”应当说是基本事态的存在和基本事态的不存在。第三,从上面两点,我们可以推论出维特根斯坦的“实在”或“世界”概念,不仅包括我们实际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而且也包括任何有逻辑可能性的可能世界。现实世界里实际存在的事实是已然的事实,然而还有未然的、逻辑可能的事态,因此,“世界”是指一种逻辑世界或逻辑空间。所以,维特根斯坦说,“在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就是世界”(1.13),“空间对象应当处于无限的空间中”(2.0131)。 相对于“实在”或“世界”里的对象、基本事态和事态,维特根斯坦在语言里找出“名称”、“基本命题”和“命题”与它们相对应。名称代表对象,基本命题代表基本事态,命题代表事态。正如事态有存在的事态(事实)和不存在的事态,命题也有肯定的命题和否定的命题、真的命题和假的命题。命题不光是描述实际发生的事实,而且也描述逻辑可能的事态。所以,维特根斯坦说:“图像在逻辑空间中描述事态,即基本事态的存在或不存在”(2.11),“图像用描述基本事态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来描画实在”(2.201),“图像在逻辑空间中描述可能的事态”(2.202),“围绕图像的逻辑构架规定逻辑空间。命题囊括整个逻辑空间”(3.42)。因此,正如“实在”或“世界”在《逻辑哲学论》里是指逻辑的“实在”或“世界”一样,语言在《逻辑哲学论》里也是指逻辑的语言,即维特根斯坦想建立的理想语言。语言图像理论正是前期维特根斯坦关于构造一种理想语言的设想方案,这种方案显然是弗雷格和罗素这样的理想语言学派的观点⑤。按照这种方案,“实在”或“世界”这种事情本身虽然不是经验事实,而是逻辑事态,但它永远是思想和语言的对立面。这可以说是当代对“事情本身”所作的一种客观主义然而又非经验主义的理解。 二、胡塞尔对“事情本身”的理解 “事情本身”这一概念应当说来源于胡塞尔。大家都知道,胡塞尔的名言就是“面向事情本身”!胡塞尔曾把他的一篇很有影响的论文《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与他那著名的要求“面向事情本身”相联系。他写道,“研究的动力必定不是来自各种哲学,而是来自事情与问题”⑥,哲学作为科学一定不是开始于以前的各种哲学的结果,而一定是在事情里发现其绝对开端。 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里,胡塞尔称赞经验主义这一动机,即为了发现知识的真基础,我们需批判地抛弃盲目迷信、传统信仰和偶像。他写道:“合理地和科学地判断事情就意谓着朝向事情本身(sich nach den Sachen selbst richten),或从话语和意见返回事情本身(auf die Sachen selbst zurueckgehen),在其自身所与性中探索事情并摆脱一切不符合事情的前见。”⑦“返回到事情本身”意指返回到知识的绝对基础,返回到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的开端点。另外,它也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传统的哲学观念。因此,对于胡塞尔来说,事情本身从积极方面意味着研究的开端点,因而是真知识的实在的或实际的基础。“面向事情本身”这一名言的消极意义包含对以前接受的出发点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