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9)01-0056-10 文明是人类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本质力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历史发展中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基本文化精神交互作用、有机综合而形成的广义的、动态的文化共同体。历史上每种文明都会伴随产生反思文明的思想,文明思想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它表现在哲学、历史、宗教、政治等各种人文社会知识中,是一种对社会整体进展的研究,对当时和后世的文明进程会有影响。文明思想史是有待开拓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试论希腊古典文明终结、行将转入希腊化文明之时,亚里士多德在思想与时代角色上,都标志着希腊城邦文明的终结,他以其实践哲学深刻、系统地完成了对此种历时约500多年的文明的理论总结,对后世的文明理论有深远影响。当时他的学生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在扬起席卷亚、欧、非三洲的铁骑声中,将时代带入地域远比希腊城邦广阔、文化内容更新的希腊化文明,那是一种超越城邦文明的帝国型集权奴隶制文明。 一、耸立于希腊文明转折点上的亚里士多德及其实践哲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前322年)的一生和在希腊北部边陲崛起的马其顿王国密切相关。他出生于希腊北部斯塔吉拉的一个世袭医生之家,父亲尼各马科是当时马其顿王阿明塔斯三世(公元前393年~前370年在位)的御医和朋友,他跟随父亲在马其顿宫廷中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比他小两岁的王子腓力成为好友。他17岁时来到雅典,进入柏拉图学园,追随柏拉图长达20年之久。当时学园已创立了20年,成为全希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他在这学术思想自由活跃的园地专心致志地倾心学习,获取广博的知识,培植了深厚的学术素养,所写的早期对话文体优美,表现了他从沉醉于柏拉图思想到逐渐形成批评理念论的独立见解。他有名言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柏拉图则说“亚里士多德就像小驹踢养育它的母马那样踢我”,很赏识他的才智,视他为“最有天才的学生”。①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时值德谟斯提尼为首的反马其顿党在雅典掌权,亚里士多德和几位同学离开雅典,赴小亚等地漫游长达12年,期间,马其顿王腓力二世邀请他担任年方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凡8年。他倾心培植亚历山大的希腊文化素养,使王子16岁时在国内摄政就很有政绩。公元前335年至前334年希腊诸城邦反抗马其顿的统治被镇压,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斡旋,雅典才免遭毁灭。当时腓力二世已被暗杀,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迅速平定希腊等地叛乱,又挥师东向远征。亚里士多德则重返已处于马其顿统治下的雅典,创立规模宏大的吕克昂学园,结集一批杰出学者在此从事教学与研究,其声誉日隆,成为和柏拉图学园并足鼎立的希腊的文化中心。②他在这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十二三年,写下许多思想成熟的创新著作。他不仅研究深奥的形而上学、自然哲学、逻辑与科学理论问题,而且十分重视在资料收集、积累的基础上,研究希腊城邦的历史、现实与社会文化问题,如他派遣一些学生到许多希腊城邦去收集该地政治制度、历史变迁和其他古代文物与文献,这使他得以从实践哲学高度、又切合实际地总结城邦文明理论。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帝正在巴比伦准备做更大规模的远征时突然患病去世,雅典的反马其顿党人立即发起解放希腊的运动,并将矛头指向和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的亚里士多德。他即离开雅典去到他母亲的故乡优卑亚岛的卡尔西斯居住,次年便因病去世。而反马其顿党人成不了气候,他身后的地中海地区终究越入希腊化文明的新时代。 亚里士多德是耸立于希腊文明转折点上的哲学大师。他以开阔、深睿的视野,反思全部希腊古典文明的历史与现实,总结其全部精神文化,将它们系统化,成形为分门别类的学科,建立了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是许多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如物理学、天象学、动物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等等的奠基人。这可谓对希腊古典精神文明的系统总结。亚里士多德将他总结的全部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创制知识三大类。其中,涉及希腊城邦文明理论总结的主要见诸他的实践哲学方面的著作:伦理学著作3种(《尼各马科伦理学》、《大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政治学著作2种(《政治学》、《雅典政制》)。本文研讨他的城邦文明理论,主要着眼他的《政治学》、《尼各马科伦理学》。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本体论在最终通达理性神(所谓“最高的善”、宇宙的终极原因“不动的动者”)这点上和柏拉图的理念论有殊途同归之处,但他的基本哲学观与探究城邦文明的哲学根据和柏拉图大相径庭。他在《形而上学》第1、13、14卷中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作了系统、深刻的批判,揭露它设定的理念和具体事物分离,使世界二重化,他还透察柏拉图的理念论的认识根源是他的先验论。他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则是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全体的学问,探求存在全体的最初始、最普遍的原因和意义。③就是说,他的全部学问的基本哲学根据是具有多样性、多义性的现实存在事物,而非抽象的理念,求知“存在”的认识之途则应是理性分析与经验事实结合。他指出:“理论知识以求真为目的,实践知识以行动为目的。”④他最早界定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区别,后来近代德国的康德遂有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区分。 他明确界定实践哲学以具体的、时间性的人为对象,运用“实践智慧”研究人在城邦社会中的行为,以人、公民及其组成的城邦为研究对象,如他在《尼各马科伦理学》的最后一章中所说,伦理学和政治学结合的实践哲学也就是“人的本性的哲学”。⑤这种以人为目的的人的哲学,是希腊古典文明时代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具体表现为亚里士多德系统建树、紧密结合的伦理学、政治学,从中,他对希腊城邦文明作出深刻的理论阐发与总结。在他探究城邦文明的实践哲学中,以城邦社群为本位的伦理学是起点和基础,体现了城邦政治的目的,为城邦政制提供伦理价值的基础,也是他的政治学的起点与基础;他的紧密融入伦理分析的政治学则进而展开论述了希腊城邦文明理论的丰富内容。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文明理论承继了柏拉图的《国家篇》中某些城邦文明思想,两者有一些共同之处。他吸收了柏拉图的“互助”与“分工”的城邦文明起源思想;他和后者一样,也强调伦理是政治的基础,注重研究城邦的体制伦理,考察了希腊城邦的政制文明,都注重研究当时希腊城邦面临的危机及其经济与政治根源,并各有挽亡图存的理想城邦国家的设计。但师生二人因哲学根据和认识方法颇为不同,论述希腊城邦文明又有重大区别,表现在三点:第一,亚里士多德考察希腊城邦文明,不以抽象的理念原则作为立论根据,而着眼作为真实“存在”的希腊城邦的历史与现实,以“人是目的”为根本原则,注重经验归纳与逻辑分析结合,更体现丰实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的分析理性。第二,他创立了已呈学科形态的伦理学与政治学,有系统连贯、互相衔接的伦理与政治思想,因而,对希腊城邦文明的伦理基础、政制文明形式演变及各种内在矛盾与危机,都有比柏拉图更为深入、切实的剖析。第三,他为化解希腊城邦的根本矛盾、克服危机、救亡图存,所提出的理想城邦国家的设计,虽偏于保守、不合历史进程,但不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流于乌托邦式的空想,而力求解决希腊城邦的实际矛盾,包含不少真知灼见,可供后世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