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08)10-0047-09 现当代西方的意向性研究有两大传统或走向,一是现象学传统,二是英美以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等为基础的心灵哲学。前者在胡塞尔那里发展到极致,而后者尽管开始不那么景气,但最近几十年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不仅表现在新的理论的数量和质量上,更表现在问题的拓展和深化上。众所周知,传统的意向性问题主要源于古代中世纪哲学家这样的诧异:头脑之外有广延的东西为什么能进入心灵之中为其所思考?在内浮现的对象是不是一种存在?如果是,它们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存在?更神奇的是,人类的这种关联性或意向性作为一种关系属性还有其他关系属性所不具有的特点:心灵可以处在与不存在的东西的意向关系之中,而任何物理的东西则不可能有这种关系;它还可以处在与不会发生以及可能的东西的意向关系之中,而物理关系只能存在于真实的东西之间。当代英美心灵哲学家接过了这些问题,当然有所改铸或推进,而且随着探讨的深入,他们又开辟了许多新的方向和领地。还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论者把意向性研究与心物的整体把握结合起来,进而在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心灵观,新的关于心与世界的观点。与此相应,他们所关注的意向性问题便带有我们所说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性质,或至少有靠拢的一面,如该领域有这样的前沿问题:意向性是基本属性还是非基本属性,有意向属性的心灵是单子式存在还是同时兼有心物成分的弥散性存在等。另外,意向性问题成了所有心灵哲学问题的会聚点,是其真正意义上的最高和最基本的问题。正如著名认知科学家皮利辛所说:“在交叉科学性质的认知科学中,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像‘意义’、‘意向性’或行为解释中的‘心理状态的语义内容’这些常见概念那样受到如此激烈的争论。”① 心灵哲学的意向性研究不同于以往和其他走向的意向性理论:它有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和概念体系。例如,它常用“关于性”(aboutness)、“关涉性”(of-ness)等说明意向性,把以前分属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如“意义”(meaning)、“语义性”(semanticity)、“表征”(representation)、“心理内容”(mental content)与“意向性”(intentionality)等,当作相近甚至等同的概念。以前分属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及理论,如意向性理论、表征论、语义学、意义理论、内容理论,合而为一了,或者说合流了。既然如此,有关论者把自己的意向性理论称作语义学或表征理论或意义理论便不难理解了。在本文中,笔者把这一观点看作一种“规范性”的约定,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是把它们当作同义词看待和使用的。 一、本体论地位与内容的宽窄属性问题 心灵哲学家在研究意向性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本体论预设,而预设不同,后面的进程和结论自然有别。所谓本体论预设,实际上是对下述意向性问题的解答:意向性在自然界有没有本体论地位?世界上有没有意向性这样的属性存在?对此,不外三种回答:一是意向实在论,这是现当代心灵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倾向,它肯定意向性在自然界的存在地位。二是意向怀疑论或取消论,强调常识心理学和传统哲学所说的意义、意向性是不存在的,因为人脑中真实存在的只是神经元及其活动、过程和连接模式。持这一立场的人在意向性研究中尽管要少做好多事情,但其观点仍很有影响,因为它们常常是其他心灵哲学家讨论意向性问题的出发点。三是带有折中特点的本体论图式,既反对意向取消论,又不赞成意向实在论,而试图走出一条中间道路。其特点是在“实在”、“存在”等本体论概念上大做文章,认为可以承认意向性有实在性。但这里所说的“实在”不是自然的实在,“存在”也不能理解为物理事物及属性所具有的那种存在,而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实在”或“存在”,如相对于概念图式而言的实在,或者说工具性的存在,或者说抽象的存在。 如果承认意向性有本体论地位,那么还必须进一步回答这样一系列问题:意向性究竟是什么?有何本质与独特性?与其他实在、属性、特征是什么关系?很显然,这里的问题仍带有本体论的性质,当然更进了一步。不过,人们切入和回答这些问题所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很多人是通过提出和回答下述问题而接近上述形而上学问题的,即心理内容的共同性和个体性的根源和条件问题。心理状态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相互区别之处,即有个体性。问题是:这种个体性的条件或原因是什么?或者说,心理内容具有什么样的属性?是否应根据它们所随附的内在物理属性而将心理状态个体化?此即个体化问题。目前争论的焦点在于:意向性究竟是一种“宽”(wide)属性还是“窄”(narrow)属性。要理解这里的“宽”与“窄”,必须从状态或属性的种类与特征说起。对于状态或属性,如果从关系的角度看,不外乎关系属性和非关系属性两种。前者是由其持有者与所处的共时性和历时性条件的关系性质所决定的,要说明它,就要诉诸它与环境以及其中的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其持有者不以他物为条件而独自具有的属性,对之进行说明无需求助于外在的事物和属性。由此可以说,上述意义上的关系性属性就是“宽的”,反之,则是“窄的”。现在的问题是:意向性是哪一种属性呢?它存在于大脑之外还是大脑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