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刊1995年第5 期发表了一组“国学与时代精神”的文章,并希望本院师生和学术界的朋友们就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具体探讨。我们的倡议得到了响应,现再次刊登有关这一讨论的文章。希冀引起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和国学(中国文化或特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西方文化或特指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三者的关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 历史的发展,真像滚滚长江东逝水,20世纪转眼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到来。在这世纪之交,回顾过去,思考些问题,将会得到许多有益启示,使我们更加聪明,增加信心,并不断前进。 实际上有不少人已在对百多年的历史进行回顾或思考。如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动荡(往往以“革命”名义)频率最高、最密集,结果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或提出要改良不要革命,清政府已实行“新政”改革,辛亥革命打扰了国家行政管理系统,打断了这一改革的进程;或将百年来的各种社会思潮归之于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否认新文化运动等。回顾历史当然会有不同观点、不同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总应该坚持历史观点,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进程;如果只是简单地指责历史和前人,那就无法把问题研究清楚,也难于得出有益教训。我们还是应该坚持历史主义。 历史发展曲折复杂。历史事变、事件的发生,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原因。一般说,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而起作用的,离开偶然性也无从谈必然性,但在大量偶然性中又确实存在或孕育着历史的必然。在历史发展中,杰出人物的作用很明显,而人们的主观因素归根到底又受因果律支配。如戊戌变法,当然与康有为、梁启超的活动、宣传有很大关系,但最主要的是甲午战争的失败,才有“公车上书”的壮举,使人们认识到救亡图存不仅要制械练兵,还需改变腐败的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就是这样缓进的和平改良也被镇压,使中国失去一次现代化机会。 同样,辛亥革命也不能简单看作是革命党人的活动或煽动,而是当时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所以,尽管清政府已实行新政,发展工商,废科举兴学堂,宣布预备立宪,但在八国联军战争后又激发新的矛盾,仍难免于垮台。如:1.因战争失败和辛丑条约的耻辱,激起人们的不满和民族感情,清政府被看作是“洋人的朝廷”;2.因大量赔款而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3.统治集团中出现皇室贵族与汉人大臣的矛盾,袁世凯与摄政王的矛盾;4.清政府与立宪党人的矛盾,与谘议局、资政院的矛盾;5.中外借款筑路的矛盾,民间集资筑路与收归国有的矛盾等,而且都在发展,表明清政府已无法继续统治下去。以至于立宪党人发动的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声,而武昌工兵营起义的枪声,竟然发展成为全国性革命运动。孙中山对此都感到突然。但一系列偶然性、突发性事件又明显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和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五四运动是爱国民主运动,又是文化启蒙革新运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有伟大历史意义,但并没有改变专制统治基础。袁世凯上台不久就修改民元约法,镇压革命党人,宣布整饬纲纪,恢复学校尊孔读经,并率领文武大员祭天祀孔,为复辟帝制作张本。康有为反复宣传共和破产,要求“发扬国粹,维护国俗,定孔教为国教”,公然说“审查国情,非复辟不能救中国。”在反动势力庇护下,鬼神迷信之说盛行,《灵学》杂志也在上海出版,宣扬“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复古尊孔迷信的逆流。 就在这种情况下,《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猛烈攻击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思想道德、愚昧迷信观念,宣传人格独立、人权平等、个性解放、思想自主自由,发动一场新文化启蒙运动,呼唤国民觉醒,“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他们批判孔子之道,并不是否定儒学的历史地位,且承认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而是因为:一、孔子之道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不适合现代生活;二、看重批判了儒家的尊卑贵贱、三纲伦理、特权人治;三、反对定儒学于一尊,阻碍思想文化之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引起新旧思潮的激战,使古老的中国文化发生新的转机。当巴黎和会列强同意日本占领中国青岛的消息传来,爆发了五四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列强压迫,反对专制政府,并且与改造中国社会相联系,探讨中国的出路,兴起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五四时代的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同样是当时国际国内各种矛盾、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有缺点或不足,但它确实反映时代要求,代表历史的发展。将其视为激进分子的激荡,那是浅见的,不是实事求是。 近些年来,有些人用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评论五四时代的思想争论,以所谓“全面反传统”的激进主义否定新文化运动;而当时怀念和宣扬“君道臣节、名教纲常”,指责宣传新文化是输入“猩红热、梅毒”、“魔鬼”的东方杂志记者等,则被视为继承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而受到称赞,却一字不提争论的焦点是“君道臣节”、“尊卑贵贱”、“三纲伦理”及“特权人治”,不提当时的时代特点和要求。这也难说是实事求是,以难令人信服。 我认为,从历史观点看,或从历史的辩证法看,研究历史或文化问题,有几点是可以注意的。一、决不能忘记基本历史联系,必须弄清所要研究的对象或评论的事物的来龙去脉,把握事物演化的历史链条和前后环节,看到前因后果及其内在联系,不能否定一切。二、研究任何历史问题,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注意产生历史事物的时空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离开时代条件去肯定一切。三、历史总是发展的,研究历史或文化问题,必须与历史发展、文明进步相联系。这也就是历史主义。同时要坚持民族精神和科学态度,从而把我们的研究工作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