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出现之前,中国各个地区的文化呈现为不同的形态。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把先秦文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若齐鲁文化、荆楚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等。其实,齐地文化与鲁地文化各有不同的特点,应该视为两种类型的文化。邹地距离鲁地较近,受鲁文化影响很大,可以通称之为邹鲁文化。《庄子·天下篇》有“邹鲁之士搢绅先生”之说,实际上就是视邹鲁两地文化为同类。邹鲁地处中国的北方,其文化形态与产生于南方的荆楚文化有明显的区别。这两种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因此,把握它们的特点,对于理解和评判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早在西周政权建立之初,楚人的先祖熊绎曾接受周成王的封爵,但实际上,周的政治力量并没有达于南方,楚地文化一直走着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周人称楚人为蛮夷,若《国语·晋语八》载:“楚为荆蛮。”楚人亦以蛮夷自居,若西周末年,周夷王在位时,楚君熊渠说:“我蛮夷也。”(《史记·楚世家》)说楚为蛮夷,并不具有褒贬的意义,而只是说明,周人所代表的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确有不同。这一区别,即历史上的所谓“夷夏之别”,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南北两地交往的增多,荆楚文化逐渐向周文化靠近,但它依然保留着其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孟子说,楚人是“南蛮
舌之人”,其文化“非先王之道”(《孟子·滕文公上》)。这说明,南北南地的文化差异并没有消除,故孟子依旧视楚人为蛮夷。当时,周王室已经衰落,其文化及文化典籍流播于四方。鲁为周公的封地,历来尊崇周文化,是各诸位国中奉行周文化的典范。因此,在春秋战国之世,周、楚的文化差异,便演变为邹鲁文化与荆楚文化的差异。双方文化相比,至少具有如下的差异。 首先,邹鲁文化重“人”,荆楚文化崇“神”。 所谓重“人”,是指把解决人的自身问题放在首位,及把“人”的地位和作用置之于“神”之上。邹鲁这一重“人”的文化倾向,可以追溯到周初。夏、商时代,北方文化
漫着一层浓重的神学宗教气氛。西周初立,周人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宗教迷信的束缚,相信上帝鬼神的存在及其作用,但他们从殷商覆灭的事实中,意识到一个政权的得失存亡并不是仅仅取决于上帝,开始注意人的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性之光从宗教迷信的层层包裹中冲决而出。到东周及春秋早期,神与人的地位发生转化,在人们的观念中,人的作用跳越于神的作用之上,”民,神之主”(《左传》桓公6年)和“神,依人而行”(《左传》僖公19年),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共识。降至春秋末年,中原地区的人们的上帝鬼神已经很淡漠,他们把崇神的目光转移到人的自身,郑国子产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便是明证。 这种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气氛对邹鲁文化发生了强烈的影响,从而使邹鲁文化显现为重人而轻神直至非神的倾向。如,在孔子之前的鲁人展禽(柳下惠)对祭祀作了全新的解释。展禽把祭祀对象分成两种:一是自然物、二是历史人物。前者之所以受到人的祭祀,是由于它们对人有利,所谓:“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后者之所以受到人的祭祀,是由于他们“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见《国语·鲁语上》)人们祭祀这些对象,不是为了祈福消祸,而是为了“崇德报功”。展禽对祭祀对象的解释,是一种非人格神的解释。展禽尚没有否认祭祀的必要性,但从他的解释看,完全是以人的自身为本位,关注的是人的自身。 这种文化特点,在《论语》中每有体现。《述而篇》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又《先进篇》载:子路向孔子问鬼神事,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死事,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亦把解决人的自身问题放在首位。他所肯定的是现实的人生,而不是渺茫的彼岸世界。当然,孔子对鬼神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含胡其辞的说法:“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但孔子的这种态度,与其说他重“神”,勿宁说他着眼于人的情感需要,或说着眼于“神道设教”,即着眼止恶劝善的教化功能。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就包含有这两层意思。 孟子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但与孔子相比,他的重“人”观念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检《孟子》一书,讨论的大都是人自身的问题,很少涉及鬼神之事。孟子在讨论尧禅位于舜一事时,认为是“天与之”,似乎承认有一个冥冥主宰者起作用,但他对天的作用作了新的解释。孟子认为,天的作用体现为“以行与事示之”,就是说,一个新天子即位,如果政令通行无阻,老百姓拥护他,这就意味着天接受了他。(见《孟子·万章上》)这里,天的作用是虚的,人的作用才是真实的,这实际是以人的作用取代了天的作用,所彰显仍然是人的尊严。 与邹鲁文化不同,楚地重神,其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性的特征。《汉书·地理志》说:“楚人信巫鬼,重淫祀。”王逸在《楚辞章句》中亦有同样的看法:“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这说明,楚地历来有笃信鬼神的风气。楚地笃信鬼神,因此特别重视祭祀鬼神的宗教活动。楚地盛行的巫风,就是这种祭祀活动中最为流行的形式。所谓巫风,是指女巫通过歌舞以娱神、祈求鬼神降福禳灾的一种宗教仪式。巫风起源于远古,是早期人类人神不分观念的体现。殷商时代,中原地区亦盛行此风。但到西周立国,特别是到春秋时代,在北方的华夏诸国,巫风渐衰而至绝迹。而荆楚地区与此不同,巫风仍然很盛,偏远的湘、沅地区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