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处于重要位置。全面分析影响教育目标的各种制约因素,是正确确立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教育界历来重视对教育目标的研究,但研究角度比较单一。偏重于强调政治、经济的影响,忽视文化的作用,是以往研究中存在的较大不足。我国是个有着深厚而独特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传统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仍发挥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大变革时期,思想观念的冲突尤为激烈,对待传统观念的态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正视文化传统的客观存在并揭示其对教育目标产生影响的机理,对于教育目标理论研究的深化以及在新时期制定和实施现代化的、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和运用其它社会科学领域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讨论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明确本文所说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目标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涵义。尽管文化传统包含的内容因人们对文化理解的宽窄不同而有广义、狭义之分,但从根本上讲,文化传统是指“传统文化中‘活’下来的、延续至今并成为国人言行普遍特征”〔1〕的内容,其基本成分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情感态度等。庞朴认为,确定传统有两个原则,一是“传统实际上包括时间的全部,就是说:过去发生了,然后经过选择传到现在,而且影响着未来的那些东西”;二是“传统就是各种文化类型里面的基本核心,或核心精神。”〔2〕对教育目标的理解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标是指“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3〕,它涉及到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当然最后的落脚点仍是人的培养问题。狭义的教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4〕,它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的直接规定,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培养目标。本文中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目标均是从狭义上理解的。 (一)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一般过程 1.思想观念——影响的中介 每一时代的观念文化或思想观念,既是其所处时代的发展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反映,归根到底受制于该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又直接依赖于前人积累的文化遗产,过去时代的文化为现时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前提。作为各民族文化中均存在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文化传统的形成、发展及其对现时代文化观念的影响都有其独特之处。第一,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久而久之在人们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形成了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倾向或思维定事。大多数人不加思考地接受、信奉它,并代代沿袭下来。处在同一文化共同体中的成员——无论其从属于那个阶级、阶层,或从事何种职业、活动——不仅是不知不觉地按传统行事,而且也是在无意识中将传统延传给了下一代。第二,文化传统中包含的是已升华到相当抽象、概括程度,统摄性很强的文化要素。它不同于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也不是指人们对各种特定对象的认识态度;可以说,它和具体的知识、观念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作为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价值取向、评价尺度、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等,它在人们的头脑中呈现为某种“先验”构架模式,反过来又制约或规范着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认识,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走向和倾向,并外化在物质和制度之中。“传统并没有规定应采取什么特定的行动,或是特定的选择内容;它们仅仅规定了如何使用诸如此类的行为和评判模式。”〔5〕因此,文化传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不为人们所意识的深层观念;它弥漫在整个社会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并透过思想观念这个中介环节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定任务等,是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制定的客观依据和前提。教育目标能否实现,从根本上讲也取决于它是否真实、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与客观条件。但是,客观事实只有转化为人的主观认识才会产生实际作用,人的认识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本身。制定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和前提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的制约条件,在其提供的多种可能性中如何确定或选择某种目标取向,对既定教育目标的执行和实施与预期结果符合与否等,直接受制于人们对制定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以及教育目标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受制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如社会思想、政治思想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教育思想。而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如上所述,除有其客观现实根源外,还有其历史思想渊源,传统的观念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客体实在性与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使文化传统得以通过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个中介环节,对教育目标产生影响。 2.全方位渗透——影响的途径 教育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反映一定社会形态对教育培养人的根本要求的总目标(教育目的或宗旨)以及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教育领域中不同层次、类型的具体目标(培养目标)所构成。总的教育目标和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又均由德、智、体、美或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分类目标组成。总目标、各层次类型目标和分类目标既相对独立,在人才培养中各自发挥其独特功能,更彼此依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作为有机的整体形成教育目标系统。教育目标从形成到实施更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的诸多因素,牵涉到目标的制定者(决策者)、执行者(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受教育者(学生)等众多主体;它包括目标的制定形成、对目标的贯彻实施等主要环节。而文化传统的特性决定了其对教育目标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因此,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具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在目标制定时影响决策者对目标的确立或选择。制约教育目标确立或选择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总的教育目标层面上,生产力对教育目标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但这种决定作用只能通过生产关系反映出来,生产关系是教育目标制定的直接决定力量。在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层面上,教育目标的制定则不仅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的制约,而且与特定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国际国内形势等社会外部因素,以及各层次、类型教育的特定任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教育内部因素密切相关。统治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教育思想,是其对上述客观制约因素的主观认识,在观念上的反映。而在任何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社会中居支配地位的思想。因此,渗透到一定社会(阶级)意识形态和教育思想之中的传统观念将对教育目标的确立或选择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带全局性和权威性的。其中,总的教育目标“包括了各级各类学校所应当遵循的共同目标,所反映的是对人的一般要求”,〔6〕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少;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如高等教育目标等,受具体环境影响大,制约因素多,相应地受人的思想观念影响较大。这是处在相同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根本制度相同,但民族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一致,在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上却体现出各自特色,甚至表现出很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