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秉泰系大韩民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生于1935年2月20日,197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韩国经济企划院经济合作司司长、计划司司长、部长助理,韩国外国语大学校长,韩国统一民主党副总裁。70年代末期即从事东亚国家现代化问题研究,其博士论文《儒学与现代化——中韩日儒学比较研究》有中文版。 ○大使先生您好,我刚刚拜读了您的大著《儒学与现代化——中韩日儒学比较研究》,今天的采访让我们就从您的这部书开始进行吧。 ●好的。非常感谢您阅读了拙著,这还是我16年前在加州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时写的博士学位论文,也许现在某些观点已经陈旧了。 ○虽然它完成于16年前,但它所讨论的问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您的一些基本结论今天读起来也依然能启人心智。 我很感兴趣的是书中对李贽(卓吾)的评价,觉得这是非常独到的一部分,您把他与马基雅维里相比较、相联系,在我看来是别出机杼的;你将李贽视作“中国的第一个资本主义思想家”,这一提法也是颇具新意的。我察觉到,您甚至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李贽的世界观和精神能在那个时代被中国人所普遍接受,那么,也许中国的现代史的面貌会不一样。您是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会有希望提前吗? ●我是把李贽当作辩证法上的高峰来看待的。前不久在这本书中文版的首发式及座谈会上,北京大学的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教授对我的这一看法也表示了赞同,这鼓励了我的信心。当时我写这本书时,关于李卓吾这部分内容,我是有所担心的,我担心中国学术界会不同意我的看法,或者甚至有其它不良的效果,但是这次我发现,他们都是以很客观的立场来看待这一人物和我的观点,我由此发现,中国人确实已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我的阅读感受来看,是没有产生大使所担心的那种抵触的。事实上,在中国,李贽在思想史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我的意思不单单是说,李卓吾的思想是好的,如果接受他的思想的话,社会就会很快进步。我是认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能够接受不同的思想的话,那么对它自身的现代化将会起到好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李卓吾的思想能被中国人所容忍接纳的话,它对中国传统文化、道德都会有很多建设性的作用,那么中国社会走向科学、走向现代化的时序就会有希望提前。遗憾的是,李卓吾的思想未能被主流文化所接纳,社会的精神体系依然还在原来的状态中循环。那么我们看西欧社会,许多形形色色的政治思想,包括一些比较激进的思想,在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国家观、政治观的统辖下,都能被接纳,并能对社会起到积极的、有机的作用,从而最终促成了社会的现代化。所以我在思考李卓吾的遭遇和命运时,就不禁想到,如果他当时能被时代所接纳,或许会成为催生现代化的因素。可惜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却不能容纳他,这可以说是历史的不幸,不光是中国的,也包括我们韩国。 ○请大使先生介绍一下您选取“儒学与现代化”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动机是什么? 马克斯·韦伯甚至把孔子以及《论语》当作类似于美洲印第安式的思维方式的产物。 ●中、韩、日三国共处在儒家文化圈,在历史上这是最古老的、从来没有间断过的一个文化圈。进入16世纪以后,这一文化圈受到西方文化的侵犯,相对处于落后状态。由于这个结果,世界上对儒家文化圈的认识、评价一直比较低。其实,由历史上来察看,一种文化不可能长时期地支配世界,一种思想也不可能永恒不变。我们必须承认,西方文化正在支配着当今世界,但是这种支配迄今也不过400来年的时间。在西方近代以来一种占主流性的历史思潮认为,东方的文化是一种停滞的文化、一种只适应于农业社会的文化,必须依靠西方文化驱导它、启蒙它,才能有所发展,东方文化靠自己的力量是没有办法走向现代文明、走向现代化的。这种思想以德国的马克斯·韦伯最为典型。韦伯的著作据我所知在中国影响很大。我个人感到,在阐述东西方文化以及社会发展情况时,他对中国的问题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且谈得也很隔膜。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他把儒教文化当成永远没有变化、没有紧张的文化,儒教社会也是没有变化、没有紧张的社会,这种文化是不会进步的。他甚至把孔子以及《论语》当作类似于美洲印第安式的思维方式的产物,认为他(孔子)的思考也好,语言也好,都是非常不科学的。而且儒家只停顿在传统文化的习惯当中,不可能走向现代化、近代化,也看不见走向现代化的希望。是不是我们东方人真的生存在这样一个毫无生气、毫无希望的文化圈中呢?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审视。进入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就是日本实现了它的经济腾飞,在不少方面达到了可以和美国相匹敌的程度,当时有许多西欧经济学家对日本进行研究,但最后没有找到答案,他们只下了一个结论,由于日本文化是非常独特的,所以能够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取得独特的经济成就。然而日本特殊在什么地方呢?这就需要探明一下,我们或许有必要察看一下日本文化的背景是从哪儿来的。也是在70年代后期,韩国的现代化成就引起了世界的注意。与此同时,新加坡、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也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所以国际上有一些人士认为,按照这种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出现一个“亚太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儒教、儒家文化圈,韩、中、日(也包括越南)等国从支配我们自身的文化体系的角度来审察一下东方的地位和前景,探析一下儒学对现代化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另外,同为儒家文化圈,为什么日本能够率先进入现代化,而韩国、中国又相对滞后了,这其中又有什么内在根源?这都是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课题,我就是被它们所吸引而决定来研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