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今中外,人类生产生活无时无处都充满了危机,所不同的是危机的规模、范围以及危害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及社会变革,危机事件此起彼伏,并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危机领域多元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在我国的危机事件不仅在自然界,而且随着社会进一步转型,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危机事件;二是危机发生频繁化。近几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如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南方的大面积干旱,2004年上半年发生的禽流感等;屡屡发生的矿难事故以及食品安全事故,今年年初的大面积雪灾,4月份的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上海公交的爆燃,直至最近的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地区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等等…… 我国每年因突发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据国家行政学院李军鹏副教授提供数据,仅2003年我国因突发事件的损失额就高达6500亿元,相当于当年我国GDP的6%。此次汶川大地震估计造成过千亿元的经济损失,中国经济增长率因此可能受到拖累。危机的频繁出现及其带来的巨大损失向世人警示:当今中国不仅需要加强政治领导,加大政策管理的力度,更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危机管理体系。 一、危机管理的概念 一般来说,危机就是指那些能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威胁的紧急事件或灾难。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成福教授的定义,“危机是指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得出危机状态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点,即过程的不确定性、时间的紧急性,以及后果的威胁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认识的局限性,危机产生和发展往往充满了变数,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危机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规模的不确定性。时间的紧急性是指决策者对于危机情形的处理,在决策上只有有限的反应时间,决策者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不确定性。威胁性是指危机的出现会威胁到一个社会或者组织的基本价值或目标,造成一种混乱的非常规状态。 以企业危机为例,根据危机的发端及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危机从内容上划分成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所谓外部危机主要是指由组织外部原因导致的,对组织的具体运营和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危机。如政治危机、经济危机、自然危机、并购危机、社会危机、产业和科技进步危机等。而内部危机则是指由组织内部原因导致的,对日常运营和经营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危机。其主要表现为企业战略危机、高管人事危机、劳资关系危机、生产安全危机、文化差异危机、产品质量危机、商业机密危机、企业财务危机、内部流程管理危机、企业人才危机以及企业形象、信誉危机。 针对危机进行管理的概念则首先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一门学科,危机管理属于决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早期其只是被用于外交和国际政治、军事领域,后来随着危机管理意识的增强以及学科研究的普及,危机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其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至企业管理以及社会事务管理领域。 如今,危机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并有多位学者对危机管理理论进行了界定。如著名的管理学专家罗伯特·吉尔(Robert Girr)认为,危机研究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社会悲剧的发生。 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就是指管理组织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与危机后的复兴等全部因应性动态过程。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要通过在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在危机中发现有利因素,把握危机发生的规律性,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与艺术,尽量避免和减少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兴利除弊,推动相关组织乃至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当前,国内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危机唐理与公共危机管理(亦称政府危机管理)两大主题上。 二、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著名管理专家迈克尔出版的《危机公关》(Crisis Management)一书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进中国,随即引起了危机管理公关的研究热潮,唤起了国人对于危机管理的认知和觉醒。遗憾的是,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危机管理研究仍处于借鉴和探索发展阶段,危机管理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以危机管理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动员学”专业的招生也才是近几年的事情,而以危机管理为手段服务于整个社会管理的实践工作更是处于探索并且亟待创新的阶段。 我国经济近十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各种社会机制也处于一个激烈的变革和转型时期,从危机管理的角度进行考察,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1.危机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经济发展历来强调高速度,在改革开放前,危机防范由政治统一挂帅,靠人海战术应对突发事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经济责任逐渐向企业和个人倾斜,与此同时,企业在经济利益驱动的同时,其危机管理意识却并没有得到同步加强,虽然我国长期强调安全生产的原则,但是安全生产并不等于危机管理,而关于危机的群防群治的思想意识仍然显得十分薄弱,这就难免现阶段,一旦面临一些突如其来的危机,整个社会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更有甚者,就连政府内部也存在着对于危机管理意识淡薄现象,单从“非典”疫情因瞒报而受到联合国公开批评的事件就足以说明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意识的淡薄,这一行为恰恰违反了危机管理中的及时性、主动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