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32;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08)-03-0012-07 社会风尚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社会成员在某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性,是一种普遍流行的社会行为。它是在一定的时空内,某一跃居突出地位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效应场。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种社会大变革必然会引起社会风尚发生重大演变。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胜利,是社会风尚演化的基础;中共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移风易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风尚演化的直接推动力。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胜利是激发社会新风尚的温床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它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变化、发展、创新。积极的、科学的、进步的制度、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与消极的、愚昧的、落后的制度、形态和观念的激烈对抗中滋生、发展和壮大。整个中华大地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社会制度的革新。新中国的成立表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政治上,推翻旧的反动政权,代之以民主的原则组建人民政权;经济上,“革命胜利后,整个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正在重新改组”①;思想文化方面,“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的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②。社会形态转变引发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革新,标志着中国社会在制度创新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社会结构的变动。新中国的建立使传统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激烈的震荡。在旧中国,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是帝国主义、大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广大的工人、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沦为社会的最底层,就连民族资产阶级也只有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夹缝中求生存。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③ 中国社会第一次实现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大众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历史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震荡,不仅仅表现为某一阶层某一阶级命运的转变,它对社会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 社会关系的调整。社会关系的调整至少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人们在国家地位中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的民主国家,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二是各阶级集团关系的变化。在新社会里,工人阶级上升为领导阶级,农民是天然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是新社会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只有最反动的地主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成为专政的对象。各党派之间的关系也得以调整:中国共产党因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巨大历史功绩而被公推为社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因与共产党人长期患难与共,并承认《共同纲领》的精神而加入政权成为参政党;三是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变化。新中国的劳动人民是一律平等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显著特点是男女平等思想的贯彻和此种观念的深入人心。 社会制度的革新、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关系的调整,这一系列的社会转型,有力地冲击了社会风气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极大地促进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转型,为新的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每一次革命的胜利都引起了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巨大高涨”④。中国革命的巨大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的屈辱和苦难,这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振奋,不但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劳动生产和工作,而且以新的风尚待人处世,拥护中国共产党,向往社会主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成为人们普遍的行为准则;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剥削可耻、劳动光荣,为人民服务光荣、损人利己可耻,成为社会新的风尚。这种空前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状况的重要体现。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对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以人民群众的共同心理来看,是激动和兴奋的。工农群众的激动和兴奋源于他们受剥削、受压迫状况的彻底改变。一般知识分子的心态则更复杂一些,他们中一部分人和共产党早有接触,对于新中国的成立兴奋不已;一部分和共产党没有往来,但是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出发,对于新中国的成立感到万分激动;还有一部分在海外的知识分子,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国,而后一步步加深了对新中国的认识。当然,无论哪一种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国家的发展变化是普遍认同的。如冯友兰在《一年的学习总结》中说:“北京解放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间,中国有了旋乾转坤的变化。社会每天都在改造进步之中。每个人都在改造进步之中。”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