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动因是消费的需要,在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中,生产、交换、分配等问题,都曾经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而消费问题却一直被忽视,成果不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消费和生产、交换、分配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总体,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创造出新的需要,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创造出商品市场。忽视对消费问题的研究,无疑是一种缺失。①研究近代中国农民的消费结构,对于了解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的本质与发展,极为重要。更进一步讲,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因此研究这个课题对于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近代农民消费的文献资料,甚为缺乏。有些记载又过于抽象与雷同,特别是缺少能形成长时段的、系列的具有可比性的数字资料,研究难度很大。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乔启明先生根据卜凯的《中国农家经济》调查资料分析近代中国农民的生活程度,以及方行先生对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有过较为深入的分析,张东刚先生对于近代中国农家收入与农民消费进行了宏观的分析。本文拟以资料较为可得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对中国农民的消费结构及其特点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农民的消费结构是指农民各种具体消费内容和形式及其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方式。消费结构十分复杂,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可以形成不同的消费结构类型。主要的消费结构类型包括宏观消费结构、微观消费结构、消费支出结构、形态结构、层次结构等。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从较低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向较高生活质量标准的消费结构演变的过程称为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升级揭示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农民消费结构的宏观分析 农民家庭既是一个消费单位,又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宏观地讲,农民的消费就包括生产投资与生活消费。生产投资通常是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与消耗。具体地讲,生产消费包括雇工及家工工资、肥料、饲料费、农具购买及其修理费、种籽费、购买牲畜费、家庭工艺用费等;生活消费,按传统的5大类划分法,包括食物、住房、衣服、燃料以及杂项(包括医药、生活改进、个人嗜好、器具设备、教育费、地保费等等)等开支。根据1929年河北盐山150农家(见表1)和芜湖102农家(见表2)的消费支出调查,我们可以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分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表1 河北盐山150农家消费支出的分配 消费支出项目 支出数(元) 平均每家支出(元) 占总支出百分比(%) 家工工值 2 870.50 19.1413.9 雇工工资 801.355.34 3.9 肥料费 1 513.50 10.09 7.4 饲料费 1 006.00 6.71 4.9 生产投资购买牲畜 502.793.35 2.4 农具和修理 458.703.06 2.2 种籽费520.603.47 2.5 家庭工艺用费 142.000.95 0.7 小计7 815.44 52.1137.9 食物 10 522.49 70.1551.1 住房1 289.90 8.60 6.3 衣服 — — — 生活费用燃料 230.801.54 1.1 杂项 733.404.89 3.6 小计 12 776.59 85.18 62.1 合计 20 592.03 137.29100 注:“—”表示该项支出没有单独划分出来。 资料来源:古楳:《中国农村经济问题》,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第164—167页。 表2 芜湖102农家消费支出的分配 生产投资 生活费用 消费支出项目 平均每家支出(元) 占总支出百分比(%) 消费支出项目 平均每家支出(元) 占总支出百分比(%) 家工工值114.07 29.5 食物 193.04 50 雇工工资36.52 9.4住房 17.114.4 肥料费 0.580.1衣服— — 饲料费 1.180.3燃料— — 购买牲畜4.951.2杂项 12.973.3 农具和修理 7.111.8小计 223.12 57.7 种籽费 0.190.0 合计 387.70 100 小计 164.60 42.3 注:“—”表示该项支出没有单独划分出来。 资料来源:同表1。 观察以上两表,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是,近代农民生产投资的比重低于生活消费的比重。河北盐山150农家消费支出中生产投资平均占总支出的37.9%,而生活投资即生活费用占总支出的62.1%,接近生产投资的两倍;芜湖102农家的消费支出中,生产投资占42.3%,生活支出占57.7%。生活消费支出高于生产消费支出,是近代农民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传统社会的农民,主要依靠家内劳动力从事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低。到了近代,这种状况依旧没有多少变化。农民家庭作为投资主体,生产投入的需求有限,生产投入的供给能力更为有限。其生产投入往往少于生活投入,甚至是大大少于生活投入。这种特征反映了农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农业经营的收入大多用于维持生存需要的生活消费,剩下的就没有多少可以用于生产投资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