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声歌唱的年代 这一年对于中国现代史而言非常重要,它是改变历史的一年。当这一年的第一线阳光降临时节,白雪皑皑的淮海战场上,炮弹正在空旷的冰雪原野上空飞驰,连天的爆炸震惊了一个动荡的岁月。中国人在创造一个新的开始。这一年春天到来的时候,长江上万船齐发,这就把春天的绿意带到了江南。诗人说,“时间开始了!”①时间就是这样开始的。这位后来受尽磨难的诗人,当时用明亮的语言表达了他的感恩的心情——1949年的一场初雪,小草感谢明媚的阳光的照耀:我是幸福的,冰保卫着我,雪拥抱着我,我会睡得很温暖,我会梦得很平安的。② 全中国的诗人,都以满心的欢喜迎接了这个新开始的时间。这一年秋天,一个新的政权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袁水拍的《新的历史今天从头写》以坚定的语气对此总结说:“几千年人吃人的道路到此走完!一百年帝国主义侵略史的道路到此走完!”③徐迟也用断然的语气宣告:“雪封山的季节已经过完,雪封山的时代也已告终”。④何其芳把这一天称为《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 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 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 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 就不能不像暴风雨一样打击着敌人, 像雷一样发出震动着世界的声音……⑤ 轰鸣的雷电把一个受尽苦难的民族带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不论今后的道路如何坎坷曲折,但这终究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对于全社会而言,战场正向着南方推移,而且用不了多少时间,战争即将结束。经历了长期战乱的中国人民,从此将在和平的阳光下劳动和工作。尽管前途的艰难险阻不可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荡涤战争的乌云,清理道路的泥泞,建设的年代从此开始了。 全中国的诗人满心欢喜地迎接了这个新时代。建国初期,诗人萧三曾赋诗赠友,那时他们都已不年青,却依然是一派的青春曼妙:“休看我饱经风霜模样,一辈子不失赤子心肠。这时代说什么‘老当益壮’?来来来,我和你大声歌唱!”⑥这是放声歌唱的年代,“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⑦这首短诗,是迄今为止对那个时代最精简的概括。新的春天一般灿烂的生活在广袤的国土上展开,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传来了年轻的、充满希望的歌唱。诗人们满怀喜悦地向亲爱的祖国祝贺晨安: 我推开窗子, 一朵云飞进来—— 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 带着难以捉摸的旭日的光彩。 在哨兵的枪刺上 凝结着昨夜的白霜, 军号以激昂的高音, 指挥着群山每天最初的合唱…… 早安,边疆! 早安,西盟! 带枪的人都站立在岗位上 迎接美好生活中的又一个早晨……⑧ 全社会都弥漫着这种早春情调。中国时局动荡,从三十年代到如今,一个战争接连着另一个战争,民众心理普遍存在着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祈愿。他们把这种突然降临的日子,看成是满天朝霞的清晨,看成是开满鲜花的春天。在这个时期,人们来不及回顾往日的辛酸,更无暇重品曾有的忧患,明朗的色彩,欢快的节奏,透明的形象,乐观的情调,这是与新时代相称的单纯的诗。 这里引用的是50年代一首非常典型的诗:“一个姑娘走在田边大道上,她一面走着一面歌唱;她肩上飘着一条花围巾,她黑黑的脸上透出红光。天空那么蓝,那么光亮,没有边界的麦田像一片海洋;哦,她不是在大道上行走,她是在春天里轻轻飞翔。”⑨应该说,许多人都写过这样的诗,李季写过,闻捷写过,徐迟和邹荻帆也写过。这里所传达的情感是轻松的,节奏是明快的,它表现了健康而乐观的时代风尚,字里行间,有一种无所牵挂的轻松与安逸。那个单纯的年代,人们的思想也单纯,也许前面还有泪水和血污,但真纯的人们只知无牵无挂地向着前路。 充满希望的时代诱发着诗人的灵感,这是放声歌唱的年代。作为这个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贺敬之,他的最具代表性的诗篇就叫《放声歌唱》。在歌剧《白毛女》中曾以激情的笔墨揭露黑暗的诗人,在新的年代用同样激情的笔墨歌颂光明和新生。贺敬之是来自延安的共和国新一代诗人,他与那些长期生活在大后方的诗人不同,他与新生活不隔膜,也很少陈旧的包袱,他的放声歌唱自然得近于天成。他用的是“楼梯体”。在错落有致的诗行排列中,有时舒缓,有时激荡,释放着充盈的革命激情。 “楼梯体”在此时的流行是可能有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但不论是贺敬之还是郭小川,以及写《和平的最强音》的石方禹,他们的创作采用这一文体是由于表达的需要。50年代流行的政治抒情诗,因为激荡澎湃的抒情需要这样激荡澎湃的文体。他们不是对马雅可夫斯基的照搬,而是放声歌唱的需要。特别是贺敬之,他的贡献在于使这一看来欧化的体式拥有了中国的神韵。研究者指出:他的诗中“句与句、节与节之间经常有相当工整的对偶,这不但有助于诗篇节奏的匀称与多样的统一,而且也加强了诗篇的句节之间的内在联系。”⑩ 因为政治上采取“一边倒”的策略,所以诗的创作也受到苏联诗歌的影响。除了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还有伊萨柯夫斯基,他的基本整齐的抒情体式被很多诗人移植过来。从闻捷的《天山牧歌》以及李季后来的“石油诗”、到李瑛和诸多军旅诗人表现边疆生活的抒情诗,都可寻到伊萨柯夫斯基抒情叙事的痕迹。这些诗后来被称为生活抒情诗,是早春时节的放声歌唱另一种通行的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