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08)03-0026-04 印度高等教育体系庞大并且相对也比较复杂。在最近50年里,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印度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印度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印度由刚独立时的20所大学和636所学院发展到2007年,已有226所大学级机构,并有超过8 000所学院附属于这些大学[1]。印度高等教育在促进印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信息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人才特别是IT人才的输出,印度高等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比较高的国际声誉。印度高等教育成就的取得与印度政府追求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印度拥有比较成熟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并且能够根据时势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其评估方案。 一、印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与评估步骤 印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其突出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与认证体系。具体来讲,首先,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对高校质量的评估是建立在高校自身的意愿基础上,先由高等院校自己提出申请,权威机构再对其进行评估。其次,从外部评估机构来看,印度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是独立的,所进行的评估不受政府的支配。客观上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公正性。第三,评估方式与评估结果具有权威性。通过高校自我评估与外部专业机构的评估而取得的最后评估结果,由外部评估机构向高校和社会发布,这样不但有利于公众对高校质量评估进行监督,而且还保证了评估结果的权威性。第四,印度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中,越来越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力量。这不仅增强了质量保证体系的针对性、客观性与全面性,而且,还有效地保证了高校质量评估信息的反馈效果。 印度高等教育评估与鉴定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高校根据其自身的发展情况做出高等教育质量的自我评估报告,完成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估。高校将自我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的外部评估机构,由外部评估权威机构决定能否对该高校进行评估与鉴定。第二步,外部评估权威机构将组成评估团,到高校进行现场评估,然后,根据学校质量实际情况做出详实、准确的高校质量评估报告。第三步,由外部评估权威机构结合自我评估报告与专家的评估报告,给予高校质量是否合格做出评价。根据评估标准,高校将被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级。第四步,评估机构将通过多种形式向被评估的高校以及社会公布评估结果,使公众对高校质量发展有更为全面了解,同时公众还能够对高等院校的质量评估结果进行监督。所公布的高校质量评估结果有效期为5年,此后,高校仍需再次申请进行质量评估。 二、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及其新的评估认证方案 印度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中,外部评估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值得关注。 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属于自治机构,由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于1994年倡导建立。该委员会评估标准的制定、评估方式和评估结果的发布,均不受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控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个体系日趋成熟,形成一套既遵循国际惯例又突出印度本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近年来经由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进行质量外部评估的高校数量也逐年增加。截止2007年,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鉴定了3 632所高校,其中大学为140所,附属学院为3 492所[2]。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包括:(1)对高等教育、特殊学术机构所进行的项目实施阶段性的评估;(2)监督高等院校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3)鼓励高等教育部门进行自我评价与相应的创新活动;(4)监督有关部门针对高校质量的提高所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与训练;(5)联合高等教育有关部门进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认证活动,以确保高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根据时势发展的需要,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态势,不断调整、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与认证方案。经过多次的召开由学术界、教育专家等参加的协商会议,并深入研究来自各方有益的反馈信息,制定出新的高等教育机构评估与认证方案。这一新的评估与鉴定方案,克服了以往评估方案存在的局限性,着力于缩小不同评估机构内部的差距;加强了新方案的适应性和可信度。 (一)新的评估内容 新的方案包括7项评估标准内容。在原有的评估内容基础上,将进一步分化的每项主要环节评估指标,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微观层次的指南。相对于旧的评估方案,新的测量标准发生了以下两个主要变化: 首先,在评估标准的要素中,增加了第六、七项,即组织与管理和创新实践,以及在其他具体的标准内容中也相应增添了高校为社会服务和创新等内容的考察。这种变化是建立在对高等教育社会功能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服务的重要职责。重视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功能,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这也是印度高等教育评估新方案顺应时代发展,之所以称之为“新”的重要表征之一。 其次,新方案中对各项评估内容进行测定时,将所评估高校总的测量权重值由100增至1 000,提高了评估测量的可量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