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费额度的增加,高校涌现出大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数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1738.84万人①,按照高校中20%贫困面计算,贫困生规模达350万。如此多的贫困生集中在高校,对和谐高校建设构成严峻挑战。 近年来,中国政府借鉴国际资助经验,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奖、贷、助、补、免在内的资助体系,不断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却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是不是政府资助越多越好?按照世界学生资助专家Johnstone的“成本分担”理论,结合世界发达国家经验,较完整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应包括政府资助、高校资助和社会资助。面对严峻的贫困生问题,我国政府提出“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②。当前政府对高校贫困生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且有增大趋势;学校资助也迅速展开,国家已要求各高校学校事业费收入的4%-6%用于贫困生救助;而社会资助却仍显匮乏。 笔者认为,社会资助不足,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客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慈善文化,且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家仍处于资本积累初期,资金总额仍偏小,客观资助能力和主观资助愿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前资助重点放在高校,对高校外的社会资助研究较少,不了解社会资助特点,没有为社会资助创造充分的生存土壤,相关鼓励和规范制度不健全,社会资助零散、缺乏长远系统规划。 因此,对社会资助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河南范县贫困大学生源头资助的具体实践,展开对社会助学尤其是贫困生家乡地助学的研究。 一、河南范县生源地社会资助 河南范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辖12个乡镇(11乡,1镇),位于黄河滩区。该地区经济差,连续多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统计显示,2006年范县国民生产总值35.8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476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75元(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587元)。范县教育水平和规模一般,年考取本科院校学生500人左右。 经济的欠发达直接影响到教育,很多考取高校的学生无力缴纳学费,甚至报到的路费都难以筹措,顺利接受高等教育面临困难。为使当地考上大学的学生顺利走进大学校门并完成学业,2004年5月,范县人事局局长孟贵臣在其家乡河南范县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了“范县人才志愿者协会”(属社团法人),开始了贫困大学生救助活动。协会资金来源于本地,救助对象为本地考取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本文称之为生源地社会资助。 协会通过吸纳会员(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举办慈善晚会、争取政府财政拨款等途径筹募资金。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收取会费,个人和组织捐赠,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利息,其他合法收入等。协会运作参照相关慈善机构经验,其中日常管理费用不超过募集资金的10%(协会管理费用长期低于10%,如2006年为4.6%)。同时,自2005年开始,范县人民政府参与到协会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政府在当年和今后五年预算中每年为协会拨款15万元,用于协会发展。 1.资助流程和具体办法 范县人才志愿者协会资助贫困生主要有四个步骤。 (1)贫困生申请 申请资助的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原则上是考取二本及以上高校)后,可以在规定日期,向范县人才志愿者协会提出救助申请。救助申请材料包括申请表、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和村级贫困证明(贫困证明只做参考,不作为贫困生认定依据)。 (2)贫困生资格审查
图1 范县人才志愿者协会入户调查流程图 协会采取入户调查方法对申请者贫困资格进行判定,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步骤: 材料整理和任务分配阶段。对申请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整理,统计出各乡镇申请人数,根据协会会员分布的情况,依就近原则,初步选定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 实际调查阶段。实际调查具有随机性和保密性的特征。随机性,即出发时间是随机的,参与调查者只有在出发前半天才知道消息;调查地点是随机的,调查人员到达出发地点才知道自己所调查的地区。所谓保密性,即调查者和整个调查活动是保密的,调查中也采取了保密措施,如收取工作人员通信工具、调查过程中派有监督员等。 调查后整理阶段。工作人员调查归来,即对材料进行整理、登记和备案。 在具体的入户调查过程中,范县人才志愿者协会实行“一看,二问,三听”的具体办法。一“看”:看户口簿、房子、家具、电器、摆设;二“问”:问人口、生活状况、家庭人口和收入负担;三“听”:听街坊邻居议论。 在“看”、“问”、“听”调查的基础上,协会根据困难程度将申请者分为上中下三级和上中下三等,排列组合即为三级九等,协会资助的重点主要放在下下、下中和下上三等。为更形象说明其“看”“问”“听”的调查方法和三级九等划分,笔者采集了2006年部分申请者档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