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以服务社会,引领社会进步与经济全面发展为生存根基;以传授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使命;以探究高深学问,探索科学真理为最终目标。它在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有着独特优势。努力创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精英人才,是我国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 然而,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创新知识、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方面的准备和能力仍显不足,特别是对当代知识创新从“小科学”时代走向“大科学”时代的心理准备不足。这里所谓“小科学”是基于单一学科,科学家依靠个人兴趣、小款资助、单科实验的科学研究模式。所谓“大科学”是指“目标大、投资强、学科多、团队广、产出高”的科学研究模式。这种不足还主要体现在科研发展模式、科研激励机制、科研组织架构,以及服务社会方式等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研究型大学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国家科学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加快改革科研体制,优化科研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实现科技创新的五大转变。 推动科研项目承担从“单纯承担”为主向“策划承担”为主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发挥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源头地位的引领作用,研究型大学完成科研项目需要实现“单纯承担”向“策划承担”的转变,主动为国家科技发展谋划新的探索计划、新的科学工程、新的重大项目。然而,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许多大学主要是以被动地去承担已经公布的科研项目为主开展科学研究。即国家出台项目申报指南,然后由大学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去申请。这种只会单纯承担项目的做法,显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不能满足国家科技发展对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 研究型大学实现“单纯承担”向“策划承担”转变的关键:一是要了解需求。学校领导、学者、学生都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探索欲去了解国家的战略需求,科技前沿的发展态势、社会各界的动态需要。这里,学校要深入社会,领导要加强组织,学者要广泛交流,师生要经常碰撞,共同营造谋划氛围,获取信息、分析需求,集思广益,谋求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二是要学会策划。策划过程就是创新,这需要有一批学识水平高、学科视野宽、学术气度大的学者牵头。如果缺乏这样的学者,领导就要善于和敢于培养、引进、启用、推出这样的学者,学者也要先学会参与,参与到其他单位的学者提出的大计划中去,在参与中学会策划。为了学会参与,甚至还要学会“打工”,跻身大项目中,甘当配角,愿做 小工,敢啃骨头,承担大项目的能力提升、学会策划大项目的本事。三是要善于组织重大科学项目。大项目大多是多学科的联合,跨部门、跨单位的合作。策划过程与今后项目承担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必须提高组织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的能力。要根据建设阶段、可行论证阶段、主攻阶段、实施阶段组织、汇集不同特点优势的科学家分工协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确保项目完成和创新。 推动科研完成路径从“个人奋斗”为主向“团队攻关”为主的转变 在传统“小科学”时代,知识创新往往是在单一学术行政体制内,在单一学科内以个体为主进行的,其动力来自学者的兴趣,这种知识创新是一种“线性”积累型创新结构。到了当今“大科学”时代,知识创新大多是科学、技术和工程的集成和多学科的跨越,大目标、高难度、大投入、高强度、大合作、高产出是这种科研攻关、知识创新的特点,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和做法。也就是说,现代知识创新要以多样化团队之间的合作为主甚至是跨多学科的多样化团队为主,有组织跨机构建平台、产学研结合,形成网络式的创新结构。为此,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完成路径需要从“个人奋斗”为主型向“团队攻关”为主型转变。甚至要学会跨学校跨机构之间的有序合作,向这一联合攻关模式转变。 当前的状况是:一方面大学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通过申报、策划,争取到大量的科研项目,但由于观念、传统、习惯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很多获准项目并不能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主要原因在于往往是靠个人奋斗或几个人组成的小组来完成。实际上,大学可以通过组团或招标方式进行“团队攻关”,克服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只要责任明确、机制创新,通过团队攻关的方式,是完全可以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各种项目的。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的领导往往局限在本校、本单位的几个人几个团队搞研究,他们不想也舍不得把申请到手的项目联合外单位学者去做,这种做法是需要彻底改变的。像太空探测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大规模科学工程,单靠一个团队的力量完成其中的子项目都是难以想象的,需要组成多个团队多个机构的力量,联合攻关。在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就曾作为团队成员,参与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火星探路者”的发射、原子能的发展、基因组合等重大科研项目,为美国的宇航事业、电子信息、能源、生命等诸多高科技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要改变单兵作战的思路,改变我们不善合作的文化,随着项目内涵的增大,承担项目要由单一的课题组向团队攻关形式转化,向跨机构联合攻关形式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