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8418(2008)01-0040-04 根据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理论,高校向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收取一定学费是合理的。但是当学费超出了合理范围,就会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学费抵制”。这种抵制我们较少关注,但其影响深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采用的是一种微观政治的视角,研究最终宗旨在于构建高校校园和谐,着眼点在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一、高校学费抵制的概念与发生时空 自从我国高校收费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谁享有谁买单”的观念渐渐成为社会共识。一方面高校收费具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这种改革也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语境之下,再加上高校“骤进式扩招”、大规模扩建,高校学费有了大幅度提升。一般认为,当前一些高校实际发生的学费从整体上看,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一般家庭,特别是广大农村家庭的支付能力。但是在当前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大学生(及其家长)与高校相比是交易的弱势方。面对高额的学费,一方面高校会采取各种措施向欠费学生催缴学费,另一方面,大学生也不是全然被动的,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所谓的“学费抵制”心理与行为。 “抵制(resistance)”作为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概念,是由法国学者米歇尔·德塞都(Michel de Certeau)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受压制一方“既服从于既定规则,又在规则的空间里寻求个人的生存空间”[1]。对德塞都的“抵制”概念,因为言说的语境不同,我们只能吸收其合理内核,认为在高校收取相对于大学生及其家庭购买能力而言的高额学费时,大学生一方面必须接受这种“游戏规则”,因为如果他们不接受这种游戏规则,则意味着他们会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服从这种学费规则的同时,他们会在学费规则的空间里采取各种各样的可能的抵制行为,来谋求自己的生存空间。例如,有大学生在入学后,对校方的各种行为,单纯从经济视角进行分析,从而在心中产生对母校的怨恨;还有大学生认为学费过高,于是在行为上损害校园内的公共物品,故意浪费学校能源与资源,等等。我们可以把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和行为统称为“学费抵制”,因为这些负面的心理和行为是由高额学费所引起的,是大学生对学费的一种抵制。 高校学费抵制是发生在大学生所经历的日常生活中的。“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是一种具有自发性和自在(in-itself)性的生活样式,它包括日常的交往、消费和意识等领域[2]。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在大学校园里的日常生活可以从总体上分为“学术生活”与“非学术生活”。学术生活是与其学业相关的,这种生活主要是在教室里、课堂上和图书馆中展开的,学术生活是大学生在校园里的主要生活方式;非学术生活主要发生在大学生的宿舍里和课外活动时间中。学术生活与非学术生活相比较,大学管理者和教师更多地关注前者,而高校学费抵制更明显地体现在大学生的非学术生活中,当然这并不否定大学生会在学术生活中产生学费抵制思想和行为。 抵制理论认为,强势者在他们所建造的如城市、学校和工厂等物质场所内践行其权力,而弱势方则会在这些场所内部开创属于自己的空间;当弱势者生活在这些场所中时,他们会暂时性地将这些场所为己所用,而且只要需要,他们还会将这些场所占领[3]。把这一理论具体运用到大学学费抵制事件上来,强势者是高校,它们所构建的物质场所是大学校园,校方在大学校园内践行其权力,向大学生收取学费,或者采用各种方法向大学生追缴学费。相对而言,大学生是弱势者,他们不得不承担交纳学费的义务,但是当他们活动在大学校园内时,他们也会暂时性地把大学校园作为自己抵制学费的场所,而这种学费抵制则是体现在他们在大学校园内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 从学费抵制发生的时间来看,我们并不能把其局限于大学生就读的几年时间内。其实,学费抵制在高考后学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可能就开始了,这时就可能存在学费抵制问题。例如,有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当他们接到录取通知,看到高额的学费后,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其实这也是一种无言的学费抵制;更有突出者,如有关媒体所报道的“学费杀人”事件——学生家庭由于高额学费导致的悲剧事件也是一种学费抵制。当然高校学费抵制更多地体现在大学生就读的几年内的日常生活中,然而毕业并不是学费抵制的终结。学费抵制还会发生在大学生毕业后的生活中,例如由于学费过高所产生的对母校的怨恨情绪;还有大学生毕业时欠了学校学费,毕业工作后由于反感母校的收费政策,故意不还欠款,这些都是学费抵制的表现。如此则大学生的学费抵制可能会延续到他们毕业后的许多年。由此观之,高校学费抵制发生的时段主要是在大学就读几年内,但是它可能是在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就存在着的,也可能会延续到大学生毕业后的许多年。这样上文指出的高校学费抵制存在空间——大学校园也只是一个主要空间,学费抵制的发生空间往往会超越大学校园。 二、高校学费抵制的策略与分类 对当前我国高校来说,追缴学费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一方面,由于规模扩张速度太快,许多高校的银行债务成为其沉重包袱,一些高校每年就是偿还银行债务的利息都有困难。在银行普遍商业化的情况下,银行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向高校追债。这是高校发展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和舆论的压力,高校不能继续提高学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加大追缴学费的力度,也会使用许多策略和方法来给欠费大学生施压。例如,“威胁”不让欠费生注册;“威胁”不让欠费生选课(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威胁”不让欠费生上课;“威胁”说欠费会影响毕业与考研,等等。这是高校在行使其“欠债还钱”理论所支持的权力。但是高校的追缴学费措施又不能是没有节制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高校这一组织具有“教育性”,校方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顾虑强硬的追缴学费措施可能导致的负面社会影响;另一方面高校还要受到政府和舆论力量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