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6;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7)12-0042-11 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完善合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构建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大学制度,一直是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人们已经在实践和理论上对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及其层次、类型、结构的日趋复杂,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仍然显得任重而道远。 大学制度大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宏观层面的大学制度,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大学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等,对一所具体的大学来讲,宏观层面的大学制度主要解决的是大学与外部社会的关系问题;二是微观的大学制度,主要指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结构的分层、内部权力体系的构成,以及显性规章和潜在规则的作用等,它是维系一所大学正常运行和发挥其职能的制度保障。应该说,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大学制度的最初指向主要是微观层面的含义,即大学内部的制度构建。从大学制度的发展逻辑来看,是先有了微观的大学制度,而后才有宏观层面的高等教育制度。[1]这一发展逻辑表明,对于那些在大学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的高等学校,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要通过对它们的制度创新经验的总结研究,来提炼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有效素材。 基于此,本文将以浙江万里学院在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为个案,展开对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理论思考。之所以选择万里学院,一是因为它是我国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试点单位;二是因为万里学院经过办学体制的转换和办学模式的改变,已经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万里模式。在短短八年时间里,该校由一所地方薄弱高校一跃成为一所具有发展活力的新建本科院校,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究其原因,万里学院在大学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些创新举措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创新性的大学制度体系 浙江万里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该校最初设立于1950年,历史上曾为浙江省、宁波市培养输送了相当数量的农业技术师资和管理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学校办学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到20世纪末期,学校面临着诸多难以回避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生源不足、规模偏小、经费短缺、设备陈旧、师资外流等,办学举步维艰。 为推动浙江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新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为解决浙江农技师专的办学出路,1999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教育部批准将浙江农技师专改制为浙江万里学院,转由全民事业单位性质的浙江万里教育集团举办。2000年5月,教育部又同意筹建本科层次的浙江万里学院,2002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万里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改制八年来,万里学院已经由一所当时只有5个系,375名教职员工,2000多名在校生的专科学校,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0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等教学机构,学科结构涵盖法、经、文、理、工、管多科,34个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教职员工1160多人,在校生两万余人的地方本科院校。学校还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标志性教学成果,学生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名列同类院校的前列。 在万里学院跨越式发展轨迹背后隐藏的,不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契机,也不仅是万里人“自强不息,恒志笃行”的实干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万里学院在正确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办学体制、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创新,创造了一种既不同于公办院校,又不同于一般民办院校的独特的现代大学制度,即万里模式。 与一般高校的制度构建相比,万里模式具有很多明显不同的特点。 1.在宏观层面的大学制度设计上,万里模式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1)投资体制的创新:虽以社会投入为主但保证资产的国有属性。 改制前,万里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改制后,变成了以万里教育集团自筹资金投入和教育成本收费为主要经费来源,并形成了教育成本收费、万里教育集团自筹资金、省市财政性教育拨款、成人教育和社会服务收入、其他捐赠和投资等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来源渠道。其中政府财政拨款总数在改制后虽然没有减少,但是相比于万里教育集团为学校发展建设所投入的大量资金,只占很小的比例。从万里学院的经费来源渠道看,与一般公办院校相比,其办学经费来源中多了社会投资的部分,而且是主要的部分;与一般民办院校相比,其经费来源中又多了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的部分。 虽然万里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由社会投入,但万里学院一直坚持以国有性质的身份办学,以学校资产的国有属性来保证教育的公益性。这与万里教育集团一向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办学宗旨有关。作为万里学院的举办者,浙江万里教育集团是全民事业性质的教育集团,除万里学院外,还举办了其他7所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万里教育集团的全部资产是在集团创始人自有资金的基础上,通过创办驾校及相关产业和教育经营滚动发展、积累起来的。为了保证教育的公益性,集团创建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财制度:把在办学中积累的固定资产全部登记为国有资产。学生的学杂费收入上缴财政,纳入国家财政专项账户,由国家相关部门监督其使用。经营所得的积累也全部用于教育的再投入,不作为赢利分红。办学经费由集团按所属学校的生均经费标准和在校学生数下拨至各校,由各校按财务制度规范使用。作为集团一把手的董事长没有财务签字权。集团内部有集团财务总监对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实行全面监控,外部则有国家审计部门严格审计集团的经费使用情况。办学者的公益动机和集团内外的多级审计监控制度,防止了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由此看来,以社会投入为主而能保证资产的国有属性是万里投资体制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