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07)12-0066-05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开展不同形式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这其中既包括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有以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发源地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德国2004年首次提出打造精英大学的设想,2006年开始实施所谓大学“卓越计划”,正式加入到这场全球性的竞争中来。 一、光荣与梦想:“卓越计划”出台的背景 1911年,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为德国高校教师大会所作的演讲稿《美国的大学与德国的大学》中预言,美国的大学因为更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大机器生产,因此是未来大学发展的趋势。在德国科学最辉煌的一战前(当年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已经连续10年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他竟然杞人忧天地自问道:他们(德国大学生)将来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竞争吗?特别是能与美国人竞争吗?[1] 当年,韦伯的警世之言在大多数人看来无异于胡言乱语,由于德国科技带动经济的迅猛增长,很多人都认为20世纪将会是一个德国的世纪。作为普鲁士帝国皇冠上一颗明珠的德国大学曾经是吸引各国精英学子的科学圣地,科学的语言就是海德堡和哥廷根的语言。 但事实真的就被韦伯不幸言中。二战后,德国大学每况愈下,再也没有重铸昔日辉煌的生机出现。大学生们饱受大学财力不足的影响而怨声载道,获得毕业学位的德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年龄为29岁,居世界首位,大学辍学率更高达27%。在国际上,德国大学今天都差不多快被世人遗忘了。无论是何种世界大学排行榜,在前50名里面是绝对没有德国大学的。二战后,德国在诺贝尔奖的排行榜上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且最近几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人,都是长期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 政治学者冯·贝伊美(Klaus Von Beyme)感叹道:几乎没有任何其他领域像在大学的组织上一样,德国曾是世界的榜样;同样,也没有在任何一个领域像大学一样,德国如此彻底地失去了它的领导地位。[2]德国科学委员会前主席迪特·西蒙(Dieter Simon)修正了德国教育部长贝克尔(C.Becker)的名句(贝克尔在一战后还曾经自信地说:德国大学的核心依然还是健康的),西蒙认为德国大学的核心已经腐烂了,它需要重新定位。[3] 为了缅怀曾经的光荣,重塑辉煌,一场革命性的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在德国拉开序幕,这或将改变德国大学的面貌及其在目前世界高等教育中的尴尬地位。施罗德政府将2004年定为德国的教育“革命年”,改革的主旋律是竞争和差异化,而其中的“卓越计划”(Exzellenzinitiative)是最受德国民众关注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也被人称之为“日耳曼常青藤联盟计划”。 二、博弈与妥协:从精英大学到“卓越计划” 1.精英大学 2004年1月,时任德国联邦教育部部长的布尔曼(Bulmann)女士首次提出在德国打造数所哈佛式的精英大学,希望借此来改变德国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乃至科学研究中的二流地位,培养大批世界一流的各类精英人才,再造德国大学的辉煌。[4]这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德国要打造一流大学,与美国顶尖大学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竞争;二是德国大学内部要强化竞争,追求卓越,强调拓展高校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促进院校纵向分层。在此后的一年里,“精英大学”一词成了德国朝野持续热议的话题。支持的力量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和经济界,认为打造精英大学可以提高德国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实力,提升德国的国际地位;而反对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组织上和文化上。 就组织层面而言,第一,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宪法规定教育权在各州,各州反对联邦干预高等教育事务的行为,而且各州主张建立精英系,而不是精英大学,因此,负责协调联邦与各州教育政策的联邦-州教育规划和研究促进委员会(BLK)长期无法达成一致;第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德国各州之间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总的来说,南高北低,西强东弱,各州之间意见不统一,各州教育政策的主要协商机构——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难以达成各州都能接受的意见;第三,德国高校的代表——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HRK)也认为不应该笼统地资助整个大学,而是有选择地资助大学的现有优势项目,资助后备科学人才的培养。 就文化层面而言,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社会大众对“精英”一词十分反感。纳粹就曾自诩精英,认为日耳曼人是精英人群,“元首”希特勒就是他们的代表。此外,德国人通常认为精英是大众的对立面,意味着特权和高人一等,是一个贬义词。尤其在60年代民主化思潮影响下,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人都避免使用“精英”一词;在院校文化方面,德国60、70年代的主流不是差异化和多元化,而是民主和平等,所有大学(UNI)都完全一样,没有高低之分,德国教育系统与英、法、美等国不同,没有所谓的精英学校,打造精英大学就意味着对德国这种传统大学范式的颠覆。 2.“卓越计划” 德国联邦政府与各州在历经长时间的博弈、谈判与妥协之后,于2005年6月23日最终达成一致,根据《基本法》91b款通过了“联邦与各州促进德国高校科学与研究的卓越计划”,简称“卓越计划”(Exaellenzinitiative)。联邦及各州将在5年内(2006~2011)对入选“卓越计划”的研究生院、研究项目及大学给予19亿欧元的资助,其中75%由联邦提供,25%由各州筹措。在2011年“卓越计划”第一个五年到期前,2009年各方将讨论是否继续延长或调整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