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8418(2007)06-0061-04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前景,不只影响到毕业生个人、家庭与学校,实际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还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因此,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科学预测和及时预警是十分必要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预测,关键是要了解未来一段时期内,在可预见的各种社会既定因素的影响下毕业生就业率的波动和发展状态。而对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预警,则必须及时指出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并划定与其发展趋势有关的警戒线。以下是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警戒线的初步探讨。 一、社会失业率及预警线的相关概念 (一)社会失业率和失业预警线 我国,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水平相当低。1999年仅为3.1%,2000年也是3.1%,2001年增至3.6%,2002年为4.0%[1]。这是因为中国的失业率中没有包括农村地区的待业人口和企业中的隐性失业者,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的话,中国的实际失业率远不止是3%~4%的水平[2]。青年学者冯煜的一项专门研究表明:转型期中国的实际失业率只要保持在5%以内,就表明劳动力资源基本上充分利用,社会能够承受,可视为充分就业;若失业率超过10%,则说明城乡之间、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等多方面利益矛盾有可能出现激化,社会因不能承受太大的就业压力而表现出较严重的动荡,可视为失业危机临界点[3]。这里所说的失业危机临界点,实际上是指一般的劳动力“失业警戒线”或所谓的“失业预警线”,它是指劳动力就业从供求均衡状态到供求失衡过程的一个临界值,可作为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观测和调控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有关预警技术和警戒线的原理已被广泛运用于经济领域及其他相关领域,在高教领域中也有一定范围的应用[4]。比如,高校办学合格评估与优秀评估预警、“211工程”项目评估预警等等,尤其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预警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二)社会可承受的失业率 所谓的“社会可承受的失业率”[5],实际上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失业率。具体来说,是指劳动者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均可承受的失业率。即:(1)不影响广大劳动者的就业和基本生活水平的失业率。劳动者对失业的承受力包括心理上和经济上两个方面。而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度既取决于经济承受能力,又取决于传统观念。(2)保证企业合理负担和生产经营能够良性循环下去的失业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企的分离,企业逐渐演变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并开始独立承受失业压力:一方面要提供一定比例的失业保险金,另一方面还要承受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冗员压力。企业从自身的发展出发,要求排放企业冗员,使之显性化,但这又会给社会和政府造成压力。(3)国家宏观政策可以调控的失业率。政府要承担失业可能造成的社会不安定风险,不仅需要在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补贴,同时还需要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以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当今社会中,失业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型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面临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问题。由于失业的社会承受力的大小与失业率的高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此增彼消的关系,因此我们还必须关注另一个问题,即失业的社会承受力究竟有多大?一般在失业率由低升高的过程中,社会的承受力将由大变小,但两者的变化程度有所不同,即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失业的社会承受力的减少就不只是1个百分点。一般的劳动经济理论认为,失业的社会承受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通常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是同方向的,经济发展较快,对劳动力需求也就旺盛,失业率也就会相对降低;反之,失业率就会相对提高。从财政状况来看,当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正常运转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方向是大体同步的:经济增长快,新增就业岗位会随之增加;财政实力强,可用以解决失业的资金才有保障。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失业救济金的多寡以及失业保障覆盖面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社会承受力的大小。当失业救济金够用、失业保障覆盖面较广时,失业人员对社会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此时失业的社会承受能力就较大,反之则小。第三,医疗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由于这些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减少失业者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所以,保障制度越不完善,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就相应的越小。第四,失业时间的长短。如果失业者失业时间较短,那么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就比较大;反之,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就会变小。 二、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及社会承受力 (一)高校毕业生的失业也存在社会承受力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失业也有社会承受力的问题。当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较低时,社会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大,这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般不会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但是,当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偏高时,社会的承受力则相对较小并趋于临界状态,这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自然而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虽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属于社会就业的范畴,但由于高校毕业生属于高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因此其失业又有其特殊性。高校毕业生的少量失业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而言是正常的,但大量的失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与闲置。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相对于一般的劳动力失业而言,其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只会更小而不会更大,这就是其特殊性的一面。目前,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可承受的高校毕业生失业率水平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高校的文化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