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程度众说纷纭,但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由于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所处的支配地位,新自由主义及市场化毕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新自由主义的不断盛行,非商品化公共领域正不断缩减,公立学校、教堂、公共广播、图书馆、商业协会和各种自发机构减少了自身的重要性,不再忙于追求自身和公众生活的关系以及公民广泛要求的社会责任。为了减轻公共服务的成本,如住房、教育、交通、医保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私有化、市场化、商品化和企业化策略不断成为改革公共部门和移交社会服务所使用的政治工具。新自由主义日益形成的控制以及在公共部门的广泛实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文化和信仰,从而威胁到人们发表批评言论的自由,并削弱了公共机构的社会职能。 一、提升国家竞争力与高等教育改革 作为对全球化压力的回应,各国政府都试图通过改革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如国有企业或公共机构的私有化、为多方供应者开放新的市场、采用新的调整制度等。在亚洲,为了通过发明创造和强化竞争来提高国家的根本利益,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经济改革的机遇,积极培育市场机构促使市场的产生。然而,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背景不同,亚洲的政府是在一个由强大政府和自由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背景下出现的,是一个“权威自由主义模式”。因此,为了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一些国家的政府正试图转变为“市场的推进器”。 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以正面竞争的策略来转化公共部门的管理方式被采纳。因此,与其他公共部门一样,高等教育部门也变成了“私有的”。同时,在新自由主义及经济理论的不断影响下,亚洲各国政府在大学的教学、研究和管理方面采用了鼓励竞争的策略,从而极大改变了亚洲大学的面貌。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公立大学的法人化;第二,寻求大学的企业化管理;第三,世界一流大学运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二、新自由主义支配下的亚洲大学改革 1.公立大学的法人化 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尤其是在美国大学模式的示范作用下,亚洲开始了高等教育改革:用“市场主导”取代“政治主导”。针对以“政府主导”和“高度集中”为特点的高等教育传统模式的弊端,亚洲各国政府采取了“法人化”或“企业化”和“私有化”的措施对公立大学进行管理,并相信这种转型可以使大学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而由于不再受本国或本地区教育部或相应部门的支配,亚洲的公立大学在寻求财政支持方面变得更加积极和充满活力。 例如,香港地区的大学就是按照市场导向原则运行的。为了提高大学管理的效率,大学资助委员会提出,大学之间应开展“深入协作”,并认为如果大学能更好地一体化,就可以产生协力优势,有助于香港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地区中心。同样,台湾地区的教育部门决定通过采用企业化的理念来改变“国立”大学的地位。为了刺激大学改革,台湾地区政府最近正试图以法来确认大学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在中国内地,中央政府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也很大,1995年《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可以看作是四大重要策略。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体现在把所有的国立大学都改组为“国立大学公司”。改革的目的在于三个方面:提高教育和科研的竞争力、引进竞争的同时提高责任感、从战略上和职能上加强对国立大学的管理。同样,通过对大学管理模式的反思和对近年来新加坡管理大学采用企业运作模式的经验总结,新加坡教育部决定通过“法人化”的过程使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技术大学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而马来西亚的公立大学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类似的计划。 2.寻求“企业化”管理 为了应对由于国家财政支持的削减和东亚经济危机的影响,亚洲大学力图通过发展与工商业部门的联系以获得额外资助,如合作研究项目、付费学术项目等。这样,在教学、科研这些传统职能之外,亚洲大学的第三职能也得到了扩展。 为了在公立大学机构范围内形成筹措资金的氛围,香港特区政府在2003年制订了针对八所公立大学的配套拨款计划,根据“美元对美元”的原则支付了100亿配套资金。最近,台湾地区政府的研发政策也发生了功能性的变化:即从“市场构建政府”转变为“市场推进器政府”。政府不再担负指导研发和企业活动的职能,而是委托其他公共机构对研发进行监督和管理。同香港和台湾地区一样,新加坡政府也通过授权国家科技部监督和协调相关的研发活动,自身则部分退出了经济事务的管理和研发。并且,新加坡政府建立了新加坡管理大学,尝试全新的企业化管理。在马来西亚,大学教授被大力鼓励走出“舒适区”到工商业机构中去冒险,从而加强了大学和这些部门的伙伴关系。在中国内地,在最近几年公众—大学—商业—工业的伙伴关系的强烈激励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园逐渐兴起,并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联合开发科研项目。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 3.寻求“一流大学”地位 为了提升大学的竞争力,实现“后来者跟上”的目标,亚洲政府和大学甚为看重大学排名。为了争创世界一流,亚洲各国或地区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本国或本地区大学的水平和地位,并把科研作为衡量大学水准的主要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