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7)06-0052-05 一、从依附走向独立 梁启超曾指出:“师范学校立,群学之基悉定。”[1]追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源头,可以说是滥觞于南洋公学师范院,后有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师范馆。《钦定高等学堂章程》明确规定:“高等学堂应附设师范学堂一所。”[2]从制度上看,此时的高师尚依附于大学堂或高等学堂,但也有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如湖北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等。1904年的《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要求:“优级师范学堂,京师及各省宜各设一所。”[3]《奏定学务纲要》也提出:“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4]从而揭开了师范院校独立设置制度的开始。1907年学部又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1908年,清政府决定将优级师范科改为独立设置的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即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于是我国的师范教育逐渐形成独立学制系统。舒新城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学制系统建立期、师范教育积极进行期。第一期无正式学制系统,第二期学制系统正式成立,系统中亦有“师范”名称,但无正式地位,第三期学制系统修改,师范在学制中始有正式地位,即有五年之初级师范与四年之优级师范。[5]晚清这三期的发展,体现了高师从依附到独立发展的制度化历程。 辛亥革命后,各省优级师范学堂先后改为高等师范学校。1912年的《师范教育令》规定:“高等师范学校定为国立,由教育总长通计全国,规定地点及校数分别设立。”[6]实际上宣告了高师的独立设置。1913年教育总长范源濂拟划全国为六大师范区,每区只设国立高师一所,北京另设女子高师一所。1914年,袁世凯所定的《教育纲要》中也提出划六个高等师范区。到1918年,全国六大师范区各有一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各省原有高师有的并入国立高师,有的则降格为普通师范学校。1919年3月教育部颁布《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4月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女高师。 二、独立与合并的纷争 在高师的发展过程中,高师是独立设置还是归于大学逐渐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常导之评论“‘高师改大’与‘废止高师’为近数年教育界争辩甚烈之一问题。”[7]1915年,以符定一为会长的湖南省教育会在《改革学校系统案》中提出废止独立设置的高师。[8]符定一的提议使得高师设置再起波澜,形成了合并派与独立派两大派别,争论不休。而至于如何合并独立,两派内部意见也不统一。 1.合并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合并理由 就合并派来说,代表人物有许崇清、云六、贾丰臻、廖冰筠、陈独秀、顾树森、蔡元培、胡适等人。 许祟清在介绍各国的师范教育制度后,认为“各国底中等师范教育都是大学各分科与大学底教育科或师范部或其他机关协同办理底。高等师范学校不过是个过渡的制度,大学教育发达后当然并于大学……”。并指出“高等师范学校非合并於大学或自办为一综合大学,断不能得彻底办学。但就我国底现状看来,北京大学有无兼并高师的实力,还是疑问。其余诸省也就没有大学可以来兼并。如是,则欲彻底地改良中等教师的品质,只有高等师范自家发奋,大加扩充起来,自为综合大学的一条狭路。但这也是现在各省高等师范学校所断做不到的事。然而各省高等师范虽不能一躩而为综合大学,但若将其内部组织稍加修改,以期便於将来综合大学的实现,确是做得到的。”[9] 云六对高等师范学校模仿日本十分不满:“为什么不参照他们(笔者注:指英国、美国)的组织,偏欲实译枝枝节节不死不活的倭国文,叫我怎的不大惑不解呢?……”就政府实行的高师分区设置,他认为:“在政府的眼光看来,以为如此布置,绵密已极。我以为这种机关,觉得不十分满意。为什么呢,高等师范的分科制,差不多和专门学校大学校相近,何不叫他做专门学校?何不附设於大学校中?”他还认为高等师范学校“所分六部,太觉粗率,只与供普通的中校教员之用,不足充甲种实业学校及和中学程度相等的职业学校之用,我以为应照各专修科的分类去办。但无论何部,可一律归入大学及专门学校带办。不过大学及专门学校中,多出一个师范部的名目罢了。”从而提出一种激进方案:“原有的高等师范学校,实是大学及专门学校的赘疣,大可割去。”[10] 贾丰臻认为:“高等师范学校之教育一科,较之师范学校不过有深浅详略之别,至分科之国文科、英文科、地史科与大学文科无甚差异,数学理化科、博物科与大学之理科无甚差异,农业科、工业科、商业科与大学之农科、工科、商科及农工商业专门学校无甚差异,设骈枝机关亦觉无谓。”因而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废置,於大学及专门学校设教育一科,亦革除骈枝之良法。”[11] 此外还有廖冰筠认为独立设置高师“设备上不经济,纳入大学校完全。”陈独秀也持类似观点,并强调“学生资格及用途住往冲突,日本及北京都已有此等不好现象。”[12]顾树森提出“宜裁去高等师范学校附入大学教育研究科中。”[13]蔡元培认为“高专与高师,均可改为专科大学,或并入大学。殊不必为此骈赘也。”[14]胡适也赞同高师不列入学制,并借别人之口列出高校独立的三大弊病:“(1)金湘帆先生说的,降低一年的高师决不够。(2)金先生说的,初级中学毕业,不够入高师。(3)黄先生说的这样四年五年,七零八落,不成系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