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都市新新人类界定 (一)相关文献研究 人类学根据种族或文化的特征对人群进行分类,此乃人类学本义;同时也有根据空间把人群做横向分类研究的,比如美洲印第安人、北极爱斯基摩人、华南地区汉人。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则开创了以时间做纵向分类的人类代际更换研究,形成了代沟理论。代沟理论首先涉及代际划分的问题,米德认为“重大事件产生一代人”。社会学家迈克尔·布雷克也认为“年龄是形成一个行为角色社会的和文化的特点的基础”③。社会学对代际群体研究不乏例子,如美国“垮掉的一代”与“嬉皮士”(这方面研究著述颇丰,此不赘列),扇谷正造对诞生于1963年的日本“新人类”描述,王汉生、黄玉琴对中国的“老三届”群体肖像的刻画。它们多数以各自所研究群体特定的年龄为界,有的则比较含糊,如刘向清、刘德寰对“飘一代”仅笼统解释为网络影响的一代。也有的相当明确,如美国社会学家G·H·埃尔德于上个世纪70年代还开创了代际群体的纵向追踪研究,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现了美国“大萧条”这一独特历史事件对1920-1921年出生组个人生命历程的影响。 (二)都市新新人类的界定 新新人类是“新‘新人类’”的简写。汉语有两个“新人类”,一个源自本土,意指“获得新生的人们”,出现于50年前,在文学界里偶尔被人使用;另一个借自日语,是日本作家土界屋太一的发明,指日本国内出生于20世纪50-60年代未经战乱的新人。后者于1987年被引入逐渐流行于汉语①。以此类推,稍晚于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代就被称作新的新人类,即新新人类,该称谓一出现,立即在日本、台湾社会在流行,并流传至中国内地。 国内对新新人类的界定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新世纪初,新新人类只被视为大陆社会青年群体的“一小群”,属于问题青年,并且因其行为和思想另类,如将头发染成彩色等,大多被他们的前辈或更老的一辈横加斥责和道德批判(当然也有同情的辩解),对他们的前途忧心忡忡。其后才出现了“第五代”的研究,把新新人类当整代人来看待②。杨雄从政治代际理论视角将新中国以来的重大事件为分水岭,按十年内出生组为一代进行了划分:共和国的缔造者第一代(生于20世纪10-20年代)、迎接解放的第二代(生于30-40年代)、文革红卫兵第三代(生于5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成长的第四代(生于60-70年代)④。跨世纪的一代则是第五代,他们出生于70-80年代,在90年代中期进入青春期。由于第四代人的特点与美、英、法、日所指称的新人类相似,因此我国的第五代人被类推称为新新人类。还有学者将新新人类的出生年代细究到1976-1985年出生者⑤。这种以十年期限的代际人群划分法,尽管有着明显的政治学研究动机,但作为同一个出生组就有了具体而明确的时间断代。本研究则借这种划分法试图进行社会学为主的研究。 本文认为,若以重大事件论,按1976-1985年出生者界定新新人类较为合适(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者又被称为“80后”),该群体目前年龄段在32-23岁之间,属于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据全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当年20-29岁年龄组抽样人口总数为214万余人,占当年全国总人口数的12.64%,其中的城市人口总数为74.52万,占该年龄组抽样总人数的34.71%。因此,12.64%可被理解是新新人类一代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比例(点估计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城市之间在区域、规模等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我们的研究范围不得不缩小在大都市,该年龄段出生于农村、目前也依然生活于农村者并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同时,新新人类主要活跃于都市生活之中,所以新新人类主要指都市“第五代人”。另外,越轨行为并非本研究主要内容,所以,都市新新人类中的“高尚青年”⑥是本文观察的主要对象。据全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北京、上海、天津三地20-29岁年龄组城市户籍抽样人口占总人口数比例分别是19.90%、19.09%、17.35%。现实生活中新新人类的人数比例可能会更高,比如北京就吸引了大量该年龄段非京户籍的打工者。 新新人类内部又分有不同的亚族群落,根据其行为特点各不相同,相继出现过不同亚族群称谓。早期的如“网络族”、“奇饰族”、“悭衫族”、“超市族”、“电子宠物族”等等。或按某种装扮风格的时尚族群的“布波族”。最新流行的:比如两种对工作与生活态度完全相对的“奔奔族”⑦和“飞特族”⑧,还有“乐活族”⑨、“月光族”⑩、“辣奢族”(11)、“御宅族”(12)等少数族裔。 新新人类何以成为研究对象?他们有何特殊之处被社会关注? 对新新人类的研究肇始于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美国经济学市场营销对代际不同消费行为及习惯的研究,出于为商业利润服务的目的,研究当代青年的市场消潜力,对美国当代青年有“X一代”与“Y一代”之分(13)。美国社会“Y一代”相当于本文所述新人类。台湾设立了针对不同人群生活型态调查的东方消费者行销资料库,1980-1984年出生的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在台湾已被命名为Z世代,即相当于大陆的“80后”)的生活型态近来成为台湾行销家们研究的重点对象,因为Z世代花钱比赚钱还行的本事能带动流行商品的商机(14)。我国市场营销界对国内的消费群体进行了详细的市场分析,认为新新人类消费特点独特鲜明,可开发的市场潜力巨大(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