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08)01-0098-09 一、从文化到创意的范式转变 20世纪末以来,全球从“文化”到“创意”的范式转变有目共睹。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从工业经济时代转向以文化为主的城市再生战略,人类社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三次浪潮之后,“创意”这一人本身所有的素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渲染和重视,并在无论是后工业城市,还是正在经历着去工业进程的地区,与城市发展、产业、经济、人力资源等领域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政策议题和研究热点。 这场转变首先发生在对区域和城市的探讨上。20世纪80年代,在城市文化社会学、城市规划领域,人们热衷于讨论文化、艺术、文化规划、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80年代中期,瑞典区域科学家Ake Andersson在关于城市规划的论述中使用了“创新性”一词(creativity),以促进创新性和激励创新行为从而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为原则,描述了斯德哥尔摩的未来。①创新和城市开始如同一架马车的两轮,驶入地区发展的舞台,相互携手并进。90年代初,彼得·霍尔爵士(Peter Hall)在《文明中的城市》中追溯并分析了第一个工业革命城市曼彻斯特、技术社会的先锋柏林、作为机械化大众生产基地的底特律、信息产业领军的旧金山,揭示了当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境下源自城市的创新性,从而使得它们登上了各自发展的黄金时代,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辉煌的贡献。 在90年代其后的时间里,英国COMEDIA机构的创始人Charles Landry②提出并完善了“创意城市”(creative city)的理念,发展出一套创意城市的指标和指导方法。从最先“创意城市被看作是热切的,能够鼓励开放的心态和想象的号角”,③到2005年Stephen Graham指出“创意城市如同乐队花车一样,在全球各地游行。我们必须谨慎地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营销工具。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可以成为硅谷,不同地方的历史和制度决定了城市之间差异的存在”,④创意城市在全球已经走了不少路。在英国,近20个城市以创意命名,创意曼彻斯特、创意布里斯托、创意格拉斯哥、创意利物浦……当然还有提出并维护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声誉的伦敦。另外,加拿大温哥华⑤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文化战略都是以“创意城市”命名:不可否认,创意城市已经成为文化规划的新的焦点。不仅如此,它也引发了关于城市治理(urban governance)的讨论,以伦敦和温哥华的创意城市策略小组(Creative City Task Force)最具说服力。因此,当Charles推出《创意城市:城市革新者的一本工具书》时,不仅呼应了后工业时代的发展议程,也引发了更多的区加入到创意和文化为主的城市再生行动中。 就在“创意城市”概念和行动得到发展的同时,1998年英国文化新闻体育部(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 & Sport UK,简称DCMS)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并努力为其提供财力援助、人才培训和政策扶助,使之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当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和社会网络相继建立起来,“文化”到“创意”的范式转变在全球各个相关领域中爆发出来,从“创意”一词与其他词语的灵活组合便可窥见一斑,比如创意阶级(creative class)、⑥创意生活圈(creative milieu)、⑦创意邻里(creative neighborhood)、创意才能(creative capacity)等等。英国作为创意产业概念的输出国,不仅重塑了充满创造力和尊重个人创意的国家形象,也更多收获了在文化贸易中的顺差,成为全球经济时代的文化强国。 如果说文化这个词听起来有一种旧式的味道和古意,那么“创意”一词则更具备一种向前的步调,与知识经济和产业创新一拍即合。DCMS对其的定义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⑧为什么DCMS会用“创意产业”而不延用“文化产业”在这里不能充分阐释。但是对“个人创意”的重视,巧妙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文化和产业之间的争论和矛盾,揭示出该产业要实现源源不断地发展的动力在于创造力,而传统的戏剧表演、工艺美术等文化形式能否适应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是否有好的创意。创意产业概念的精髓是创新,是以用“知识产权”的形式保护和尊重包括文化艺术在内的任何人类精神追求的创造力为原则,这样就把文化和产业结合在一起。一些学者认为,“创意产业”的提出,克服了在使用“文化”一词时带来的理念和执行过程中的困难⑨(Deborah Stevenson,2005)。作为一种更加战略性的策略,创意产业盘活了一些流行语并将文化产业置于诱人的新经济的疆域中。如果说“文化”一词有着精英主义的暗示,创意产业则表现了管理的和企业家的意味以及个人潜能和抱负。⑩虽然从“文化”到“创意”的话语转变被很多人认为是散漫的,因为“创意”本身的解释极具包含性和灵活应变的特质,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如同从艺术到文化的转变为拓宽艺术称谓提供了适当的语言和合理性,“创意”的使用事实上同样更有利于包容相关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