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2008)02-0120-05 文化和创意产业、打造“创意城市”的理念和实践,随着全球化过程,特别是知识和观念的跨国转移,已经迅速从欧美等先行国家,扩散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城市地区,同时,也成为我国21世纪以来最强大的发声之一。 本文主要参照国际上有关文化与创意产业以及创意城市的学术讨论,思考中国目前在以文化创意产业和公共文化事业双轮驱动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等议题的学术差距和策略瓶颈,指出联系全球化语境、突破现有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城市之相对狭隘的过时认识,对于重新思考文化经济和创意城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意义重大。 文章首先引出全球化和知识语境如何深化和扩展已有相对狭隘的文化和创意产业概念,然后重点从6个方面的知识传统,具体讨论各自与文化和创意产业以及创意城市发展策略的相关性:(1)创意集群的发展模式问题;(2)吸引艺术家和创意阶层的问题;(3)项目生态学以及知识和创造力的提升问题;(4)创意公民与文化消费的中介性和反身性问题;(5)创意环境与创意城市的文化生态问题;(6)创意城市的全球联网策略。 一、作为策略维度的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语境 有关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概念以及范围在学术上仍无定论,但大致可归结为6类模型[1]:(1)英国的“创意产业”模型,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和视频、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广播电视、视频和计算机游戏等13个门类;(2)强调符号文本、形象、象征的内容产业模型;(3)强调创意和设计从核心部门向外扩散的同心圆模型;(4)版权产业或IP产业模型;(5)国际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模型;(6)“艺术”商业模型。我国则在测量和统计文化产业的实用要求下,通过2004年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产业加以限定。 不论这些定义和范围如何不同,西方国家日益在创意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深化和扩展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说过去古典经济学主要从“产出”形态界定文化和创意产业,而现在人们开始强调从横跨不同部门的创意“投入”来鉴别创意产业[2]。同时,在远程通讯、电子媒体特别互联网等新经济的推动下,艺术、商业、技术和知识、创新等的融合,不仅本身构成全球化的动因,也极大地促动了“创意公民”和知识社会的形成,使得以知识、创新或创造力为基础的文化和创意产业概念得以强调,突出了人人都有创造力,而非仅限于独特文化创意产业部门的艺术家劳动者。于是,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范围扩展到受全球化影响的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论域中。这种推进到整体经济层面以及全体公民范围的最新认识,对于我国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构建创意城市,具有新的启示。以下联系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语境的新维度,具体回顾和评述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的发展策略和理论观点。 二、从创意集群检视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的发展策略 创意集群被认为是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以及打造创意城市的重要策略。我国近年来或自发形成画家村、艺术村落,或自上而下打造各种文化园区、积聚基地、示范基地等,如北京798、上海苏州河、深圳大芬村、华侨城等。上海已授牌75家创意产业聚集区。广东已有5个政府挂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但我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多是在政府有关部门如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等主导和推动下,并参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先前模式而移植过来,有的还特别表现为圈地和房地产开发目的以及对政绩的追求,反而比较忽视集群的两大要素:“地理临近”和“关联性”中的后者,从而使得因这两个要素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创新优势、外部性、集聚规模经济等集群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被学者批评为属于具有势能的园区而不是动能的集群[3]。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这个概念本来源于(工业/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一般性商业集群。但创意集群被独特地表述为“包括了非营利性企业、文化机构、艺术集合点、独立艺术家。临近科学园和媒体中心。既是工作也是生活的地方,既生产也消费着文化产品。为工作和娱乐而日夜经营,并依赖多样性和变化,通常在繁华的闹区里发展。是一有着本土特色同时又与世界相联系的多元文化城市地区。”[4]从历史来看,创意集群或文化园区远可追溯到19-20世纪之交波西米亚巴黎艺术社区[5],这种城市语境的创意集群,在当代又被称为文化区或文化产业区。 这些文化区有的定位于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新作品的地方,即生产型文化区(强调产出),有的定位在艺术产品的消费功能(如独特的商业性文化艺术消费空间),即消费型文化区。后者在当代西方城市语境中,与城市更新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塑造文化形象、发展创意城市等密切相关。我国目前不少类似的文化产业区和积聚基地也往往落户在旧厂房以及待改造的旧村落或城中村。但我国多强调创意集群的生产视角,而对消费型文化产业空间注意不够,或将两者分别归属于相互隔离的文化经济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管理和主导,彼此缺乏对话,没有充分认识文化经济和城市空间、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一体两面特性。总之,从创意集群角度给创意城市开出的策略处方,偏重生产或创意产业的经济层面。这一策略思路与以下关注创意阶层的视角有所不同。 三、吸引艺术家和创意阶层的3T城市策略 该理论取向强调文化产业和创意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创意阶层或人才的崛起。创意阶层并非简单存在于某一特定部门或行业,而是贯穿在经济的整体方面,它可划分为超级或核心创意阶层,以及包括管理、金融和法律服务的创意职业阶层[6],是艺术、商业和技术的融合。文化经济语境中的艺术家,以其商业和公司行为、就业的创造者、对金钱价值的强调、职业的挑战性等为特点,扭转了传统艺术家的形象,如精神错乱、不计后果、激进、强迫、狂躁、自负和非正经工作等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