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55(2008)04-0008-06 一、世界体系的转型与美国霸权的衰弱 要对世界体系转型的轨迹和前景进行比较准确的把握,最稳妥同时也最困难的途径在于梳理导致世界体系发生转变的内在动力。简言之,作为由国家及各种各样非主权国家行为体构成的世界体系,决定其发展演变的基本因素不外乎各行为体与外部环境间的互动及行为体彼此间在国际社会各个领域内产生的互动。然而,在有200多个主权国家以及无数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存在的当前世界,要对所有行为体之间的互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是不可能的。为了对这些复杂场景进行必要的简化以有助于分析世界体系的发展方向,人们通常采用的办法是考察某一特定时间段内重要的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尤其是对世界局势能产生某种重要影响的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趋向,以此来分析世界体系的演变趋势。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二战后得以确立的美苏两极格局终结,国际社会的一些现象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这些现象包括非政府组织的普遍兴起和日趋活跃导致的“国家主权”削弱,各行为体间的相互依存导致的各国利益间的相互纠结,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兴起导致各国安全环境的复杂化,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并不是在冷战期间才出现的,它们之所以引人注目,关键在于作为各种行为体互动的过程或结果,它们日益成为推动世界体系转型的重要力量,而在此之前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并未达到足以影响世界体系转型的程度。然而,必须承认,尽管这些因素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得到认可,但如果忽略美国等世界上主要的主权国家对世界体系转型的影响,人们就不太可能在这一问题上得到较为准确的答案。鉴于目前世界体系的转型与美国的动向息息相关,因此分析美国的实力地位、实力构成、制约因素、发展前景及其与其他行为体之间的互动也许构成了探索世界体系转型路径的一种也许行之有效的方法。 冷战的终结,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人类的历史发展却并未因此终结,从长时段来看,它不过开启了世界体系又一次转型的大门。冷战结束所带来的另一后果就是将美国无与伦比、令人艳羡的实力无限地放大,它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得以凸显。美国的这种独特地位曾经引导人们预测转型中的世界体系将会进入一个“单极世界”。然而,当人们在21世纪初再次对世界体系的转型前景进行展望时,世界将向“多极世界”发展的倾向似乎得到了更多的认同。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由于美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之间仍具有一定的差距,在短时期内美国的领先地位不太可能被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超越,“多极世界”仍旧是世人对未来国际秩序的一种期待和想象。在这种背景下,现有世界体系的具体特征及其界定仍是一个没有达成广泛认可的问题。 在当前这样一个对其内在特征难以进行准确界定的时代,人们一致的认识是美国的实力仍举世无匹,它依然是国际社会中最具影响力、最引人注目的国家。不过与此同时,人们也的确找到了美国实力逐渐衰弱的蛛丝马迹。美国著名世界体系论者沃勒斯坦就认为,美国在1945~1973年间是世界上实至名归的霸权国家。然而,自那以后,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经历了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衰弱过程,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不再无可争议。[1] 不仅如此,在世界体系的转型时代,美国非但难以重拾往日雄风,相反,近年来的美国已经被视为问题的根源:“绝大多数世界人口认为美国是一个危险的巨人。有人指责他恶毒,有人指责它由于无知傲慢而变得愚蠢,但所有的人既担心又警惕……似乎没人知道,美国将向何处去”。[1](P424)小布什主政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乖张强横,尤其使人们对美国的发展动向进行预测充满风险。鉴于世界体系的转型与美国的动向密不可分、在美国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世界体系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就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命题。鉴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许多地方兴起了所谓“反美主义”的浪潮或运动,本文就这一浪潮或运动对美国的影响及其与世界体系转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二、后冷战时期反美主义的兴起 在21世纪初期,美国遭到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本土袭击。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导致2797人伤亡和失踪。美国这个国家是伴随着战火成长和壮大起来的,但历次战争(除了独立战争和南北内战)的战场几乎都在本土以外,被别人打到家里,在美国来说这是第一次。9·11事件使美国本土安全问题第一次变得如此急迫,以此为契机,美国发动了两场局部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由于对于恐怖主义的根源认识不明、反恐方式不对,导致越反越恐,由来已久的反美主义在21世纪初期愈演愈烈。不仅是美国的敌人,就是传统盟友对美国的行为也颇有微词,这些国家内的反美、反战示威游行此起彼伏。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界初期,反美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的一种现象。 要研究反美主义与美国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对这一概念进行必要的说明。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对反美主义进行了专门研究,但总体而言,对于何谓反美主义,则依旧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由于利益背景、社会价值观和学术研究偏好的不同,各国学者对反美主义作出的界定有所不同。大体来看,可以将有关反美主义的观点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国际上颐指气使、目空一切和美国人颓废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其他国家和民族对美国的反对,即反美主义是美国自身特点和行为的产物。例如,美国学者戴维·布彻尔(David Burchell)认为“反美主义的核心本质是一项针对美国人的复杂运动,应该从美国自身来理解。”[2] 另一位学者则进一步指出,“反美主义浪潮部分地是现任布什政府的政策和风格的产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