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日显弱化,国际核裁军停滞不前,日本核政策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动向,日本国内围绕核武问题的争论不断白热化。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历史上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对此不能不高度关注。 一、日本核武潜力显著提升 冷战后,日本政府虽然在口头上不断重申“无核三原则”是其基本核立场,但在行动上却大幅提升核武潜力。从实战性核武器的三大基本条件来看,日本无疑已具备研发核武的能力。首先,日本核原料储备持续增长。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以民用核电需要为名,一直在大量收购、储存和提炼核原料,其核原料(特别是钚)储量的增长速度惊人。尽管日本政府曾于1997年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做出书面承诺,保证遵守“无过剩钚”原则(即回收分离出的钚都用于反应堆,没有过量的分离钚累积),但是日本的钚储量一直在增长,截至2004年12月已达43吨(国内5.6吨,国外37.4吨),几乎占全球民用钚储量(230吨)的1/5,①足以生产5000枚核弹头②。据美专家预测,到2010年,日本的钚储量还将进一步增至60吨。③如果加上日本计划于2010年前从英、法两国引进的30吨-50吨钚④,日本的钚总储量届时将达100吨。目前日本钚储量每年增长8吨⑤,按照此速度日本将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钚材料的第一大储备国⑥。与此同时,由于一系列技术事故、人为事件和公众反对等因素影响,日本的钚消耗计划大大延迟。日本向IAEA承诺的“无过剩钚”在今后十几年中显然难以实现,未来日本“过剩钚储备”的用途值得关注。 其次,日本尖端核技术发展迅速。冷战后,日本政府一直以和平利用核能为名,不断加大在核聚变、快中子增殖等尖端核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其核技术水平现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1994年,日本原子能委员会修订了1987年制定的《核能研究、开发和应用长期规划》,对核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出更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同时规划了2030年前应遵循的开发方针,详细讨论了2010年前的建设方针,并计划投巨资于核科研。仅以2006年为例,日本政府对核技术机构的投资就高达2万亿日元,占日本政府能源研发资金总额的64%。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日本的核技术能力大幅度提升,日本现已成为无核国家中拥有包括浓缩铀和后处理钚在内近乎完整的大规模核燃料生产能力和设施的唯一国家。目前,日本拥有全世界唯一大型螺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于2000年实现了铀浓缩工业化,其铀浓缩能力可达到1500吨分离功单位/年,是世界上唯一具备浓缩铀再处理工艺的非核国家,其受控核聚变装置则已达世界一流水平。另外,日本已建成的六所后处理厂已于2007年正式运行,该厂具备年处理800吨乏燃料并分离8吨钚材料的能力,是无核国家中唯一具备工业规模的大型后处理厂。⑧据保守估计,日本由于拥有尖端的核技术,完全可在3-6个月内研制出原子弹。日本原子能资料情报室代表高木仁三郎甚至公开承认:“日本如果决心制造核武器,一个月甚至两三星期就可以制造出来,日本实际上等于已经拥有了核武器。”⑨日本如果发展核武,并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 其三,日本核运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日本的航天工业起步较晚,但是其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日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1969年从美国引进由中程弹道导弹改装的“德尔塔”运载火箭,并掌握了大型火箭发动机技术,在固体火箭技术领域后来居上。目前,日本航天和火箭运载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其M-5型火箭、H-2A型火箭均可改装为洲际弹道导弹。其中,M-5火箭是世界上最大的三级固体火箭,可将2吨重的卫星送入250千米近地轨道,相当于将2.5至3吨重的弹头投送到1万千米以远,如果将其一二级壳体材料由合金钢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运送的弹头重量可增至4吨。日本的H-2A型两级火箭在技术上更为先进,如果改装成单级固体导弹,足以把2吨重的弹头发射到5500千米以外。运载火箭只需加上制导装置,再解决弹头再入大气层技术,就很容易发展成为运载核武器的弹道导弹。显然,日本已基本掌握了研发洲际导弹的基础技术。前美国驻日大使迈克尔·H·阿马科斯特就表示:“没有多少人怀疑东京在遇到刺激的情况下迅速获取核力量的能力,而其先进的空间计划将使它能够立即把洲际导弹运载系统投入战场。”⑩由于已具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火箭技术,并掌握了生产核武器的技术,一旦形势需要,日本完全可将其储备的核原料用于制造核武器。 二、日本“核价值观”发生偏移 日本是迄今为止唯一遭受过核弹袭击的国家,战后在“和平宪法”和日美同盟的双重体制下一直奉行“无核化”政策。“无核三原则”是日本一贯坚持的基本立场。然而,冷战后,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的核价值观出现重大偏移。 首先,日本政要的核武言论不断升级。战后相当长时间,日本的核禁忌使得日本政客不敢公开讨论发展核武器问题。但是冷战后,在国内、国际大背景下,日本政要以“周边核威胁”为借口,频频抛出“拥核合宪论”和“拥核有益论”,不断模糊和突破和平宪法的基本内涵,以“渐进式”手法冲击核篱笆。1994年6月,首相羽田孜答记者问时说:“日本确实有能力拥有核武器。”(11)1999年10月,时任防卫厅政务次官的西村真悟给一家周刊杂志撰文称,“日本不考虑拥有核武器使得日本在国际体系中任人宰割”,因此日本国会应该讨论核武装问题。(12)2002年4月,自由党党首小泽一郎公开表示:“我们的核电厂里拥有足够的钚元素,日本一夜之间就可以拥有上千枚核弹头。”(13)2002年5月,时任官房副长官的安倍晋三在早稻田大学演讲时公开声称“日本拥有小型原子弹应该没有任何问题”。(14)官房长官福田康夫也公开表态说:“如果只用于防卫,日本就可以拥有核武器,日本不能拥有核武器是不合理的”,而且“现在,日本正处在将要修改宪法的时代,如果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民认为可以拥有核武器的话,说不定将要对宪法进行修改”。(15)前首相中曾根康弘2004年1月在演讲中明确宣称,“作为宪法的解释,我认为拥有专守防卫内的核武器并不违反宪法,而实际是否拥有则是政治上的判断”。(16)2006年10月,日本政调会长中川昭一指出,应该允许对日本是否应拥有核武器进行讨论,并宣称“宪法并没有禁止日本拥有核武”。(17)2006年11月29日,外相麻生太郎在参议院安全事务委员会的会议上指出,“拥有最低水平的防卫用武器并没有违反宪法的第9条,即使是核武,如果它们在规定范围之内,也不被禁止。”显然,日本政要的态度已经从禁核逐渐转向同意拥核,其拥核言论日益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