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政策与核战略是巴基斯坦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英文缩写NPT)的国家之一,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际上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与印度的核对抗与核竞赛是影响南亚次大陆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将巴印核战略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两国核战略的理解。 巴基斯坦核政策与核战略的演变 (一)第一阶段(1972-1997年):保留核武器选择权政策 自20世纪60年代起,巴基斯坦内部一直有主张发展核武器的一派和不主张发展核武器的一派。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是前者的主要代表人物。1964年,印度建设钚后处理厂。这在巴基斯坦政府内部引发了是否应选择核武的辩论。1965年,时任巴基斯坦原子能部部长的布托公开发表声明:“如果印度拥有了原子弹,我们就算是吃树皮、草根甚至是挨饿也要拥有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我们别无选择。”①但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阿尤布·汗等军方领导人认为,巴基斯坦通过与西方结盟和常规武器现代化就能保证安全,因此对核武器没有表现出很大兴趣。阿尤布·汗以国家经济承担不了为由,拒绝了布托提出的在巴基斯坦建设钚后处理厂的建议。 1971年,巴基斯坦在印巴战争中失利,东巴脱离巴基斯坦独立。这对巴基斯坦公众的民族自尊心是一个深刻的伤害,对巴基斯坦精英阶层的核观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其转而支持发展核武器。佐勒菲卡尔·布托出任巴基斯坦总理后,大力推动核计划从民用向军事方向转变。1972年1月,巴基斯坦政府在木尔坦举行会议,做出了将核计划转为军用的决定。由于对印度发展核武器感到担忧,在印度以歧视性为由拒签《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后,巴基斯坦也拒绝签署该条约。这使巴基斯坦保留了核武器的选择权。 1974年5月18日,印度进行了自称是“和平核爆炸”的首次核试验。这引起了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的紧迫感。1975年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博士从荷兰回国,从欧洲的URENCO铀浓缩厂带回了相关的技术、设计图纸和供应商网络。1976年,他牵头组建了Khan实验室。由于该实验室是巴基斯坦自己建造的,因此不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巴基斯坦政府还通过各种途径进口核原料和离心机部件。Khan实验室1984年开始进行铀浓缩试验,1986年生产出浓缩铀。到1991年,该实验室离心机级联数量达到3000台。除了该实验室外,巴基斯坦还有两处高浓缩铀生产设施,分别为位于Sihala的超高速离心机设施和位于戈尔拉(Golra)Sherif的离心机设施。 在美国的压力下,巴基斯坦与美国于1988年曾达成非正式协议,巴基斯坦同意暂停生产武器级浓缩铀,只生产低浓铀。但1998年巴基斯坦核试验后,卡迪尔·汗博士声称巴在20世纪80-90年代从未停止生产武器级高浓铀。 此外,巴基斯坦也具有生产武器级钚的能力。巴基斯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自行建造位于旁遮普省胡沙布(Khushab)的坎杜型重水堆,1996年完工,1998年4月开始运行。该反应堆不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可用来生产钚和氚。② 据报道,20世纪90年代初巴基斯坦每年生产的浓缩铀已可制造2~3枚核弹头。同时,巴基斯坦还从西欧和北美秘密进口了大量核材料和核技术。至1998年,巴基斯坦拥有的核裂变物质已可制造12~15枚原子弹。③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巴基斯坦已成功地制造了核武器的关键部件,但为了应对美国的压力,巴将这些部件分开存放,一旦需要,可在数周内装配出来。 (二)第二阶段(1998年至今):最低限度核威慑政策 1998年5月印度进行五次核试验后,巴基斯坦为了与之抗衡,分别于5月28日和30日在俾路支省查盖地区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和一次核试验。巴基斯坦政府宣布,这前五次核试验的爆炸当量是在3万~4万吨之间,最后一次核试验的爆炸当量为1.8万吨。但国际地震监测网5月28日只测到一个大信号和一个小信号,认为能够确认这两次是不到1.5万吨级的核爆炸。美国情报机构测出5月30日核试验的爆炸当量为2000吨。 国际军控专家认为巴基斯坦的其他三次核试验或是千吨级以下的小型核爆炸,或是没有爆炸。此外,据美国官员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报告认为,在巴基斯坦1998年5月进行地下核试验期间散发到空气中的物质里含有少量的武器级钚。该报告暗示,巴基斯坦在核试验中使用了用进口或生产的武器级钚作原料的核武器。该报告指出,巴基斯坦位于旁遮普省胡沙布的核反应堆1998年后正全力运转,很快就能每年生产5~10公斤的武器级钚,足以制造一枚核弹。④ 此后,巴基斯坦逐步将其核能力武器化并部署核武器。1999年11月,巴基斯坦外长全面阐述了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政策。他说,最低核威慑能力仍然是巴基斯坦核战略的指导原则。“为保证核威慑力的抗打击性和可信性,巴基斯坦将不得不维持和提高其核能力。”巴基斯坦为了抗衡印度的常规军事力量优势,认为它将在必要时首先使用核武器。 当前巴基斯坦核政策与核战略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