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麦凯恩已经锁定美国共和党2008年总统候选人提名, 其外交政策思想自然备受关注,但在国内学界尚欠较为系统的学术归纳和分析。到目前为止,除了散见于各种讲话之外,麦凯恩的外交政策思想主要集中在一篇文章和一个讲话中得到阐释,文章是发表于2007年11/12月号《外交事务》杂志上的《以自由建立持久和平》①,讲话则是2008年3月26日麦凯恩出访中东等地归来后在加州洛杉矶世界事务理事会发表的演说,②这两篇文献集中、深入阐述了他对未来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构想。 一、麦凯恩其人 麦凯恩1936年生于一个著名的海军世家,1958年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作为飞行员在海军中服役,参加了越南战争。1967年7月,当麦凯恩准备从福莱斯特号航母(USS Forrestal)起飞执行轰炸任务时,被旁边一架飞机误发的导弹击中油箱,舰上顿时一片火海,导致20架飞机被毁,134名美军士兵身亡,200多人受伤,麦凯恩侥幸死里逃生。三个月后,麦凯恩在越南北部执行轰炸任务时被击落,弹射逃生,成为战俘,五年多的战俘生活使麦凯恩落下轻微残疾,至今一只手臂还不能灵活运动。由于越南战争中种种险象环生的处境和五年多的战俘经历,麦凯恩被普遍视为“越战英雄”。1981年,麦凯恩满载荣誉退伍,衣锦还乡,全身心地投入政治活动。1982年,麦凯恩首次在亚利桑那州当选为联邦众议员,四年后又顺利当选联邦参议员。1997年,麦凯恩被《时代周刊》命名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2000年争夺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时以黑马形象惜败于布什总统,2004年11月,麦凯恩以接近77%的支持率连任联邦参议员。2008年,心系白宫的麦凯恩在共和党提名战中折桂,并得到了布什总统的支持。 二、麦凯恩对美国世界作用的双重定位:领导者+“模范公民” 跟所有的美国政治人物一样,在谈到美国的对外政策时,麦凯恩也是言必称“领导世界”,这甚至也一直是战后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③不过,麦凯恩相对有些改变的是,他既强调领导责任,也提出美国应该做一个国际社会中的“模范公民”(model citizen)。麦凯恩这个“领导者+‘模范公民’”双重作用的概念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强调责任,发挥领导作用。任何外交政策框架都需要首先解决目标和手段问题。布什总统公开承认美国对外战略具有两大传统支柱,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另一个是“现实主义的手段”。④在这个问题上,麦凯恩也具有典型的共和党特征,他称自己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麦凯恩说,领导地位意味着承担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像历任美国总统一样,麦凯恩把美国的领导地位归结为美国的神性、高尚和强大,他引用杜鲁门的话说,“上帝创造了美国,并为了一个伟大的目的使我们拥有了现有的权力和实力地位。”这句话出自杜鲁门1951年4月在纽约大道长老会教堂的奠基仪式上的讲话。⑤在杜鲁门时代,美国的“伟大”目标是遏制共产主义。在麦凯恩眼里,当今时代的突出特点使美国的目标更具挑战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创造繁荣、消除疾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导致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狂热、极端势力结合的威胁,恐怖主义威胁,以及全球性工业化可能迟早给地球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另外,麦凯恩清醒地看到了美国相对实力的衰落趋势,强调“成为民主伙伴的善良而可靠的盟友”是美国领导地位的责任和义务之一。麦凯恩说,“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在不依靠盟友的情况下建设持久的和平”,于是,鼓吹建设一个所谓的“民主联盟(the League of Democracies)”成为麦凯恩加强全球联盟体系的核心,标榜民主联盟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要“利用全球100多个民主国家的广泛影响,促进民主价值观,保卫共同利益”。⑥实际上,“民主联盟”的概念原型大概是200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国家安全战略项目最终报告中提出的所谓“全球性的民主协约”(a Concert of Democracies)组织,主张该组织“既要支持联合国和其他全球机构的改革,也要成为其可能的替代选择”。⑦不过,麦凯恩似乎没有走得太远,他明确这个“民主联盟”不是要取代联合国和北约等现有的国际组织,而是必要时的补充。 第二,转变作风,摒弃单边主义。对单边主义的批评是麦凯恩试图与布什总统的外交作风决裂的努力之一。众所周知,单边主义已经成为最具有争议的政治问题,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2004年就忠告说,美国的单边主义已经给人以“动辄在国际上招事惹祸的全球性大公牛”的印象,⑧倘若美国继续这样独断专行地行使全球霸权,而不是以某种“集体的名义”,它就会失去国际合法性,甚至招致全球性的敌视,“使美国自取灭亡”。著名新保守主义者、现为麦凯恩对外政策智囊团成员之一的罗伯特·卡根也注意到了欧洲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看法,“大多数欧洲人认为,如果美国要谋求动用武力的国际合法性,它就必须避免采取‘单边行动’,而应该奉行‘多边主义’外交政策”。⑨前国务卿基辛格2008年4月7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再一次强调单边主义“是美欧分歧的核心”。⑩麦凯恩不乏自知之明地指出,美国超群的实力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为所欲为,美国也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拥有获得成功所必需的知识和智慧。因此,美国不能仅仅通过实力去发挥领导作用,必须倾听盟国的观点,尊重他们的集体意志,美国既不能辜负作为世界领导国家的责任,也要在国际社会中做一个“模范公民”,保卫国际社会的文明规则,为维护和平、促进自由而创建新的国际制度。这些论点含蓄地批评了布什总统关于美国实力和领导战略的思维定式。(11)作为一个政治老手和越战老兵,麦凯恩深切地懂得,当今世界,各类权力的分配更为广泛,更趋平衡,因此美国必须重视美国国父们在《独立宣言》中强调的“对人类舆论的尊重”,(12)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他说:“在我们认为必须采取国际行动的时候,无论是军事行动、经济行动,还是外交行动,必须说服盟友,让他们相信我们是正确的。当然,我们也应该乐于接受他们的劝说。”(13)不过,单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融入到美国外交战略的深层文化之中,麦凯恩的言辞在多大程度上能转化为现实的政策还不得而知。要知道,布什总统在2000年的大选中也曾做过类似的承诺,他说:“上帝选择美国作为世界的榜样,历史也赋予了美国作为世界榜样的使命。”然而,布什总统就任后的诸多表现足以让人觉得他是在“开玩笑”。(14) 第三,树立榜样,修补国际形象。麦凯恩说,“如果美国要求别人将我们视为一个榜样,美国就必须做一个模范公民”,“我们在国内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我们的国际形象”。(15)麦凯恩坦率地承认,由于布什政府过去五年的对外政策,美国的国际形象已经遭到了破坏。虐囚问题和黑狱问题是美国国家形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要做“模范公民”,要在国际社会中有不错的口碑,要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必须在这些问题上采取果断行动,关闭关塔那摩军事监狱,在反恐的同时保护好公民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