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3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1-0092-07 20世纪40年代,尼赫鲁提出“亚洲团结”的理念,但由于冷战的蔓延以及亚洲内部的虚弱和猜疑,这一理念并未成为现实。60年后的今天,当印度以崛起的态势进入亚太时,机遇与挑战迎面而至,印度的亚太战略却在“十字路口”徘徊。随着印度在亚太利益的拓展以及印度与亚太大国关系的全面改善,印度将会构建一种怎样的“亚洲安全观”,它会在亚太安全中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什么作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印度自独立以来亚太政策的演变;第二部分概括介绍印度“东向”政策第二阶段的实施情况;第三、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着重分析印度的意图、战略选择倾向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第五部分做简单的结论。目前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历史的视角:亚太安全的“边缘人” 早在独立之初,尼赫鲁就为印度确立了争做“有声有色大国”的宏伟目标,印度历届政府亦为此作了不懈努力。两极格局的终结使得印度由美苏竞相拉拢的“战略宠儿”地位一落千丈,“乃至连有影响的地区大国的地位都不大容易得到认可”。①22 整个冷战期间,印度曾有两次机遇向亚太扩展影响,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它都没有抓住。直到1991年,印度的势力影响仍囿于南亚次大陆,在亚太地区被全面边缘化。②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作为亚洲率先取得独立的国家,印度自信心大增,以亚洲“反殖民运动旗手”和“东西方阵营的桥梁”自居,积极参与亚太安全事务。期间,印度积极参与调停朝鲜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③ 这些重要活动使得印度在东南亚享有较高威望,而印度因此赢得的道义形象在万隆会议达到高峰。④ 除了道义影响之外,印度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此时的中国和日本,均受制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缺乏参与国际外交事务的正常渠道,二者在亚太安全中的影响力极其有限。1964年美国出兵越南及1965年印巴战争的爆发,迫使印度放弃了在印度支那的“维持和平”行动,重新把注意力集中于国家安全。 1971年,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成功肢解巴基斯坦,确立了在次大陆的战略优势。70年代,美国在全球战略的收缩,中国国内局势的动荡,印度在“英迪拉主义”的指导下,依仗其逐步壮大的军事力量,地区霸权主义野心逐步膨胀。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和越南侵占柬埔寨等影响亚太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印度与苏联、越南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结盟。80年代末,印度海军推行“远洋控制战略”,印度的扩张性战略以及军事冒险行动(如出兵斯里兰卡)使得东盟担心其成为地区安全的潜在威胁。马来西亚前国防部长Ahmad Rithauddeen指出:“印度必须向其邻国包括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表明,它没有任何介入该地区事务的企图。”⑤ 在此背景下,东盟国家不得不借重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军力量以阻止印度的扩张。 冷战期间,印度在亚太安全中发挥的作用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关注的范围未超过东南亚地区。无论是介入印度支那事务还是海军的远洋控制战略都体现这一特点。在印度战略思想家的眼里,东南亚既是阻止外来大国进攻的“缓冲地带”,也是印度向西太平洋扩大战略影响的重要“跳板”⑥。②印度政治精英始终对东亚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由尼赫鲁提出的“亚洲联邦”(Asian Federalism)和“亚洲团结”(Asian Unity)思想里,印度要在新兴独立的亚洲国家中扮演一个“领导”角色,使整个亚洲摆脱美苏冷战的旋涡,成为一个真正的“和平区”。⑦ 他引荐中国参加亚非会议、拒绝参加旧金山会议、离间美日同盟,都是希望亚洲事务由亚洲国家通过合作协商来解决,反对苏联和美国把冷战格局强加于亚洲。③印度自身实力的虚弱限制了其战略设想的实施。在尼赫鲁时期,尽管印度在亚洲的声望颇高,两次成功的调停外交也赢得了东西方阵营的一致好评。但是,印度在亚太地区软实力的提高并不能掩盖硬实力的虚弱。这一时期,印度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上甚至达不到一个中等国家水平,美国利用粮食援助来要挟印度外交、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的失利都体现了这一点。没有实力做支撑的理想就是幻想。英·甘地吸取了尼赫鲁的教训,通过实行结盟和自助战略,印度军事实力迅速强大起来,以实力求权力的现实主义思维成了主流思潮,在极端民族自大情绪的支配下,印度企图通过实力来“修正”美中(还有日本)联合压制印度(及其背后的苏联)的亚太格局。但是,由于印度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一味的穷兵黩武消耗了印度大量宝贵的战略资源,最终无以为继,只得改弦更张,退回到次大陆。最后,两极对立的格局严格限制了印度走“第三条道路”的回旋空间。70年代印苏结盟使得印度成为“南亚国际政治格局中一个被布局的对象”,①25 其外交回旋空间变得更狭窄,从而坐失80年代与东盟改善关系的良机。⑧。 第二阶段“东向”政策:印度进一步参与亚太安全 受苏联解体的影响,印度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强调计划的内向型发展模式遇到了极大困难。在此背景下,拉奥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东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简称LEP),其初衷是通过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经合作推动国内经济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印度在亚太的战略空间,它是印度“全方位外交”的重要一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9·11”事件后美国对印政策的调整,印度获得了一个进入亚太地区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印度的LEP政策的实施也进入第二阶段。⑨ 其特点是:全面发展与亚太主要大国的战略关系;突出军事安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