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07) 6期 0016-06 1 一、黎以冲突催生黎国内政治危机,真主党作用凸显 从2006年7月以来至今,黎以边境紧张局势演变为黎国内政治危机。其实质是:美欧企图根除叙利亚和伊朗在黎影响,叙伊借重真主党和其他力量欲重控黎。黎已成为美欧与叙伊在中东较量的舞台之一。在此过程中,真主党的坐大及地区性影响,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2006年7月上旬,真主党为缓解伊朗在核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压力,同时试图为处在以色列“夏雨”行动打击下的哈马斯解围,主动袭击以军哨所,劫持两名以军士兵。这一事件引发以对黎实施一个多月的军事打击。以方目的是挫败真主党为伊朗转移国际视线的图谋,同时消灭真主党有生力量。由于真主党以民房为“盾牌”,着百姓服装,使以军难辨真伪,对大量“疑似目标”实施打击,扩大了军事行动的盲目性,造成黎百姓大量伤亡,引发人道主义危机,政治上陷入被动,但并未罢手。后期,以军调整策略,轰炸黎基础设施,向黎政府施压,企图迫黎政府出兵制止真主党,同样未果。 此次真主党与以色列的大规模军事较量,以前者政治与军事双胜利告终。伊朗和叙利亚高度赞赏。在9月22日贝鲁特南郊胜利大聚会上,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宣布:“伊斯兰革命与圣战的目标正在提前实现,改造黎巴嫩的历史时代已经到来”。①在此背景下,黎政局突变。亲叙和反叙力量的争斗升级。从11月11-13日,在真主党策动和“阿迈勒运动”②配合下,黎政府中6位亲真主党部长辞职,揭开“倒阁”序幕。黎现政府以“未来阵线”③为主干,其领导人是已故总理哈里里的儿子萨阿德·哈里里。现总理西尼乌拉由“未来阵线”推举上台,有反叙倾向。在这场政治较量中,总统拉胡德和议长贝里站到了真主党一边。 11月13日,西尼乌拉政府做出执行安理会决议、批准设立哈里里案国际法庭的决议。美、法、联合国及欧盟表态支持。真主党、“阿迈勒运动”、总统和议长指责政府决议“非法”。11月21日,工业部长皮埃尔·杰马耶勒遇刺身亡。20万基督徒和逊尼派穆斯林举行反叙游行,要求摆脱叙控制,实现国家“真正独立”。真主党针锋相对,从12月1日起组织了10万什叶派民众示威,要求政府下台并举行大选。贝鲁特及其他城市发生逊尼与什叶两派暴力冲突。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发表演说,鼓励什叶派把示威进行到底,直至政府垮台。纳斯鲁拉扬言:“真主党希望政府自动解散,否则,将以伊斯兰圣战来解决问题”。④ 面对黎乱局,美、法继续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为西尼乌拉政府撑腰,美国务卿和法外长赴黎斡旋,同时鼓励埃及、约旦、沙特等盟友为化解危机出力。阿盟秘书长穆萨数次赴黎调解,与议长贝里和各派接触,并推动贝里与小哈里里展开对话。在多方撮合下,亲叙与反叙势力就总统选举日期达成妥协,定于2007年9月25日。现任总统拉胡德1998年11月当选,任期6年。2004年9月,拉在叙支持下,延长总统任期3年。即便如此,拉也应在今年11月23日下台。根据宪法规定,总统应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 真主党根据形势发展,调整方略,发挥出独特作用,主要表现在:(1)不反对总统选举,努力争取亲叙人士当选。为此,真主党与基督教马龙派政治家奥恩领导的“自由爱国运动”达成暂时联合,与反叙的基督教长枪党、自由国民党和“黎巴嫩力量”相抗衡,允许支持奥恩或其心腹竞选总统。2007年8月6日,基督教社区内部选举总统候选人。亲叙人士夏米勒·胡里获胜,反叙人士阿明·杰马耶勒以418票的微弱落差败北。该结果得到真主党等亲叙力量的欢呼,奥恩也欢迎,只是他本人的总统梦一时难圆。反叙力量指责选举“存在问题”,因为夏米勒·胡里的获胜票中含有亚美尼亚东正教徒投的票。(2)继续逼政府下台,成立“民族团结政府”。此举既得到什叶派和逊尼派穷人拥护,亦得到基督教亲叙力量支持,有很强的社会基础。(3)高举“收复失地”和“支持巴勒斯坦事业”旗帜,为扩编武装确立“合法”理由。因理由“正当”且军事实力强,黎政府军不敢解除真主党武装。目前,黎国内政治危机还在发展。 二、真主党产生与坐大历程 真主党
的诞生,是中东地区基本矛盾难解之产物,构成“中东问题”的组成部分。中东地区基本矛盾在黎均有体现,包括: (1)地区国家与外部大国的矛盾。外部势力从未停止角逐中东,包括在黎角逐。黎与外部大国有矛盾。1958年美武力干预黎局势,就遭遇反抗。真主党精神领袖法德拉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以色列的支持和对伊斯兰世界的掠夺,“是包括什叶派在内的所有穆斯林蒙受苦难的根源”,⑤因此,什叶派必须“在伊斯兰的旗帜下组织起来”,“将西方肮脏影响逐出去”。⑥ (2)阿以之间的民族矛盾。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以来,阿以矛盾愈演愈烈,主要围绕生存空间而展开,至今未决。黎什叶派属于阿拉伯民族,具有阿民族感情。一些人曾参加过四次中东战争,目睹包括南黎在内的阿土地被以占领,进而萌生复仇意识。当“阿迈勒运动”难有作为时,成立一个以“反抗占领、收复失地”为目标的武装政治集团,便成为宗教领袖们渐趋一致的看法。他们认为,无论斗争多么曲折,都应为阿民族和伊斯兰教的尊严而“战斗到底”。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