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F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07)06-0052-05 彼尔姆边疆区和勘察加边疆区已经正式成立,伊尔库茨克州、外贝加尔边疆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也将于2008-2009年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主体的合并进程,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拟研究分析俄罗斯联邦主体合并的原因、程序、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俄罗斯联邦主体合并的原因 (一)俄罗斯联邦在主体组成方面的特点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以全民公决形式通过了现行宪法确认的俄罗斯联邦制,在主体的组成上具有下述特点: 1.联邦主体的形式多种多样 世界上的联邦制国家,大多数是由清一色的成员国(联邦主体)组成的。例如,美国是由50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印度则是由若干个邦组成的联邦制国家。俄罗斯现行的联邦制是在苏联解体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由地位虚弱的俄罗斯中央政权对地方实施妥协的产物[1]。所以,俄罗斯联邦制和美、印等国的联邦制不同。俄罗斯联邦不是由若干个清一色的成员国组成的,而是由多种多样的联邦主体组成的。联邦主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下述三类:一类是俄罗斯联邦组成中的国家(共和国);第二类是区域性国家组织,也就是原苏联时期俄罗斯境内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域单位(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第三类是民族国家组织,也就是原苏联时期俄罗斯境内的民族自治组织(自治州、自治专区)。 2.联邦主体的数量众多 俄罗斯联邦在组成上的另一特点,是其联邦主体数量众多。例如,1993年12月25日俄罗斯联邦现行宪法颁布生效时,俄罗斯联邦组成中有89个联邦主体。它们是: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10个自治专区。彼尔姆边疆区和勘察加边疆区的正式成立,使其联邦主体的数量减少为87个,但俄罗斯的联邦主体数量在世界各联邦制国家里仍然是最多的[2](P331)。 3.联邦主体的规模大小不等 俄罗斯联邦主体在人口、面积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例如,莫斯科市的人口为1000万左右,而阿加布里亚特自治专区和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专区的人口都不到10万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面积为78.86万平方公里,而犹太自治州的面积仅为3.6万平方公里。与此相适应,大的联邦主体的经济发展规模和潜力,也大大超过小的联邦主体[3](P31)。 (二)俄罗斯联邦在主体组成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1.联邦主体过多,不利于维护联邦统一 俄罗斯联邦主体数量过多,产生众多的社会、经济、管理问题,对平衡、处理中央和联邦主体之间以及各联邦主体之间的相互利益、相互关系问题非常不利,对维护稳定、有效的国家权力和管理机制也十分不利。 2003年8月以前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在俄罗斯国内,各联邦主体颁布的宪法(宪章)、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与联邦宪法、联邦法律相抵触的现象普遍存在,统一的法律体系和经济体系长期以来难于形成,联邦统一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联邦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俄罗斯政府和各界人士一直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例如,早在2000年3月,第三届俄罗斯联邦总统竞选期间,俄罗斯自由民主党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就在其竞选纲领里指出:“我主张把89个联邦主体改变成7-10个省,省长由总统任命”①。其主张的实质,是将俄罗斯的国家结构形式由联邦制改变为单一制。2000年5月普京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后,莫斯科市和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各联邦主体的领导人向普京建议实行大联邦区的管理方式。2000年5月13日,普京签发第849号总统令批准的《俄罗斯联邦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条例》,基本上接受了上述建议。该总统令决定将俄罗斯的全部领土划分为7个联邦区,每个联邦区包括6-18个联邦主体。俄罗斯联邦总统向每个联邦区派驻1名总统全权代表。应当指出,普京总统倡导的总统全权代表制度改革的实质,是行政体制改革。2000年8月,俄罗斯联邦总统驻乌拉尔联邦区全权代表彼得·拉特舍夫在答记者问中,却是为将来进行联邦结构改革大造了舆论。他指出,在地域辽阔的俄罗斯,组织89个联邦主体权力机关的正常工作是非常困难的。他不排除今后根据联邦区的经验,走集中权力、改革联邦结构这一步。他说:“当然,按照我们的意见,89个联邦主体太多了。管理科学告诉我们,如果设立7个、10个、 12个联邦主体,就可以有效地进行管理”②。 2.联邦主体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俄罗斯经济的全面振兴 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居民生活水平也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在寒带、亚寒带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俄罗斯中央政府曾将一些自治州、自治专区分别划入与其相邻的边疆区和州内。例如,科米彼尔米亚自治专区被划入彼尔姆州,科里亚克自治专区被划入勘察加州,多尔干—涅涅茨自治专区(现更名为泰梅尔自治专区)和埃文基自治专区被划入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