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实体、反本质主义是现当代西方哲学反对传统哲学的重要标志。反实体几乎也已成了我国学术界的共识。反本质主义在我国学术界则尚未达成共识,因为本质概念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着。在有些学者看来,实体与本质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实体可以毫无保留地取消,本质则不可。那么,究竟什么是实体、本质和本质主义?实体和本质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涉及我们对西方哲学的理解和把握,涉及学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因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回到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哲学那里,因为实体和本质正是从那里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之中生长起来的。本文将致力于从现当代哲学的视界考察和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本质理论以及由此导向的神论,进而评述现当代西方哲学的相关理论。 一 “实体”是希腊词“ousia”的中文翻译。ousia来自希腊文eimi的阴性分词ousa,eimi的不定式是einai(相当于英语to be),eimi的中性分词是on,ousa和on都相当于英语的being(因为英语的分词没有性的区分)。鉴于亚氏的ousia来自ousa而与einai/eimi/on同源同义,拉丁文将该词(ousia)译为essentia,英文译为essence,中文译为本质。但是,中古时代的哲学家波埃修斯(Boethius,480-524)在译注亚氏的《范畴篇》时,将亚氏的ousia译为拉丁文substantia,意为在底层的东西。波埃修斯的译注对后世影响深远,substantia渐渐成为了亚氏的ousia的通用译名。但实际上,substantia与esse/ens(因而也与希腊词einai/ousa/on)原本并无词源词义关系,所以也显示不出与esse/ens或einai/on(即中文的“是”或“存在”)的关系;此外,substantia只是表达了ousia的一部分意义(即作为底层、载体、基质)。而且,亚氏在《形而上学》中更多的是在essentia即本质的意义上使用ousia一词。所以,亚氏的ousia一词在英语中也译为essence,而并不仅仅译为substance。显然,substance(实体)和essence(本质)都是对同一个词ousia的不同翻译,而且都是有关on(存在或是)的学问。从语源语义方面说,西方学者对此比较清楚、容易理解,substance和essence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对中国学者而言,实体和本质则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造成理解上的很大偏差。本文依然使用“实体”这一译名,因为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要阐明中文译为“实体”和“本质”的两个词表达的都是同一个希腊词ousia,ousia则由ousa衍生而来,ousa和on同是eimi(不定式einai)的分词形式,只是不同性,它们相当于中文的“是”、“存在”、“有”。(参见汪子嵩、王太庆;余纪元;汪子嵩等,第3卷第13章;王路,第1、2章)那么,亚氏为什么要从ousa衍生出ousia这个词,而且在哲学上给这个词以复杂而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呢?使用这个概念导致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二 亚里士多德提出实体(ousia)这个概念,既是想走出柏拉图“理念论”的困境,也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的任务:研究“作为是(存在)的是(存在)”。他反对柏拉图把事物世界与理念世界截然分割和对立的观点,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不能说明事物的存在(是);或者说把理念看作事物存在的原因,这种论证不可信,道理说不清。柏拉图的理念论也不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更没有说清相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亚氏明确指出,哲学研究的是作为整体的“on(是或存在)”及其属性,强调哲学是求本原、求最高原因,也就是求作为存在的存在之第一因的一种学问(The Works of Aristotle,Metaphysics,1003 a20-32);并且指出,一事物被称为“存在”或“是”有多种意义,并为此提出十大范畴(ibid,Categories,1 b25-2 a4;Topics,103 b20-104 a1),其中“实体”居首位,因为实体就是表示事物“是什么”或“这个”的。(ibid,Metaphysics,1028 a11-15;Categories,1 b25-2 a4,Topics,103 b20-104 a1)正是由于实体这个范畴之为“是”,其它范畴才得以为“是”,所以,原初的单纯意义上的“是”必然是实体。(ibid,Metaphysics,1028 a11-31)实体在定义、认识次序和时间上都是初始的(在先,第一)。“‘是(存在)’是什么,也就是实体是什么的问题,不论古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永远要提出来的,是永远令人困惑的问题。”(ibid,1028 a31-1028 b6)所以,以“作为存在的存在”为研究对象的第一哲学必须以对实体的研究为核心、为主要内容。这种以实体为核心的研究也就是亚氏的“是论”或“存在论”,后人称之为ontology,中文通常译为“本体论”。在亚氏的体系中,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与本体论是同一个东西,所以后人也常常把形而上学与本体论等同起来。当然,亚氏没有把哲学研究仅仅局限于实体,因为作为存在的存在还有其它一些特性,如一和多、相同与不相同、相似与不相似、相等与不相等等对立的特性,哲学家正是通过“存在”的这些特性来求真(真理)。(ibid,1003 a33-1005 a17) 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的学说贯穿于他的第一哲学,关于实体的观点和内容也十分复杂,并非一以贯之。亚氏提出,实体的特征一是“它们不表述其它主体,而其它事物都是表述它们的”;二是“作为可分离的‘这个’而存在”(cf.ibid,1017 b10-25),即实体具有分离性(separability,独立存在)和此性(thisness,个体性,这个)。亚氏曾经把可感的个别事物看作这一意义上的实体。那么,可感的实体如何“是(存在)”的呢?在可感实体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实体?如果有,由于什么原因以及如何“是(存在)”?(ibid,1028 b17-32)这可以说是亚氏关于实体学说(因而也是存在论)的关键。当然,这个问题还是归结到究竟什么是实体。亚氏对实体的意义作了多种解释,最为重要的是他把实体看作本质和基质,而这两者都涉及质料、形式及质料和形式的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