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尼认为,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倾向是颂扬批判理性而贬抑我们认识中的非批判因素。波兰尼用“批判哲学”一词来概括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把笛卡尔、休谟、康德、密尔、罗素等人看做是批判哲学的代表人物。波兰尼充分肯定了批判哲学的历史功绩,但他认为,批判哲学一味地强调批判理性,而看不到非批判因素对于形成和持有知识的积极作用,在理论上未免失之偏颇。为了克服批判哲学的不足,波兰尼提出了“后批判哲学”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理论目标之一。 怀疑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能。近代批判哲学极力推崇怀疑,鼓吹普遍怀疑原则。波兰尼在反思批判哲学的过程中,洞察到了普遍怀疑原则的悖谬之处,进而对怀疑这种认知机能作了深入的认识论分析,试图阐明其本性。 与此相关,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史事实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那就是,在怀疑这个论题上,波兰尼和维特根斯坦之间存在着某种思想的会聚(convergence)。有意思的是,这种会聚不仅表现为两人的思想颇多可相互发明之处,而且表现为两人的相关思想提出的时间也相当接近。维特根斯坦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半时间中(1949-1951年),通过对摩尔在《为常识辩护》及《外部世界的证明》中提出的一些命题的讨论,阐发他对知识和确定性的看法,其中包含了他对怀疑问题的深刻洞见。后来出版的《论确定性》一书(1969年),集中反映了维特根斯坦思想的这一侧面。(cf.Wittgenstein)与维特根斯坦相比,波兰尼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开始得要早一些,持续的时间也更长,但比较集中的是在他1947年接受了阿伯丁大学的吉福德讲座(Gifford Lecture)之后。1951年,波兰尼作了第一个系列的吉福德讲演,该系列10个讲演的核心就是怀疑和信念的关系问题。(cf.Scott and Moleski,p.218)次年(1952年)他作了第二个系列的吉福德讲座。《个人知识》一书(1958年)就是在这两个系列讲座的基础上写成的。 本文试图阐明波兰尼的“怀疑之批判”(the critique of doubt)的主旨,彰显其洞见,揭示其盲点,并辅之以对维特根斯坦相关思想的讨论。笔者希望这将有助于我们对怀疑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一、普遍怀疑原则的悖谬本性 最能体现批判哲学之精神的是普遍怀疑原则。自从笛卡尔提出普遍怀疑的口号以来,休谟、康德、密尔、罗素等都主张,要避免谬误、确立真理,必须诉诸怀疑。(Polanyi,1958,p.269)问题是,普遍怀疑原则能否成立? 后批判哲学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普遍怀疑原则。波兰尼认为,只要把普遍怀疑原则的逻辑贯彻到底,就能看清其悖谬本性。在《个人知识》中,波兰尼考察了人类意识中的两种颇具典范意义的情形,即知觉和语言。波兰尼认为,在我们对事物的知觉中,包含着关于事物本性的信念。为使我们的基本知觉(比如视知觉)能够正常地发挥功能,我们必须遵照“一个过程,该过程体现了整个意蕴体系,该体系是我必须无涉批判地(a-critically)①加以承诺的”。(Polanyi,1958,p.296)关于语言,波兰尼说,“言语只能无涉批判地获得,在某种特定语言中的言语实践,总是接受了该语言所设定的关于宇宙的某种特定理论。”(ibid,p.295)因此,如果我们把普遍怀疑原则贯彻到底,拒斥一切未经证明的信念,就意味着要放弃迄今所接受的所有言述体系和所有起作用的知觉,结果必然是一种虚构的“纯洁心灵”(virgin mind),其基本特征是麻木(stupor)、低能(imbecility)。 在此,我们看到了普遍怀疑原则的吊诡之处:人们倡导普遍怀疑原则的本意是追求真理,但是按照该原则自身的逻辑,又会导致麻木和低能。显然,这不是普遍怀疑原则的倡导者所期待的,但它却是该原则所必然蕴涵的。简言之,普遍怀疑原则由于其自身的逻辑会导致荒谬的结论。波兰尼总结道:“我们可以不断减少我们有意识接受的东西,以至于零,使我们处于麻木的状态。任何给定范围的意识看来都包含了同样范围的无涉批判地接受的信念。所以,全盘怀疑的纲领崩溃了,它的失败昭示了所有合理性的信托根源。”(ibid,pp.296-297)这段话清晰地揭示了这一论证的两方面的理论意蕴:否定地说,它瓦解了普遍(全盘)怀疑原则;肯定地说,它揭示了任何意识的信念内容和所有合理性的信托根源(详下文)。 对怀疑的考察也是《论确定性》的一个重要主题。维特根斯坦批判的矛头所向是“错误的怀疑图景”(Wittgenstein,§249)。维特根斯坦所谓“错误的怀疑图景”是指“无尽的怀疑”(ibid,§625),或者“怀疑一切的怀疑”(ibid,§450)。不难看出,这就是波兰尼所批判的普遍怀疑(或全盘怀疑)原则;两人质疑的是同一个对象。 众所周知,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突出风格是注重实例导向的分析(case-oriented analysis)。如上所述,波兰尼认为,普遍怀疑原则按其自身的逻辑会导致麻木、低能这样一种荒谬的结局。在揭示错误的怀疑图景的荒谬性上,维特根斯坦和波兰尼颇有类似之处,但是,由于他对实例的敏感,他比波兰尼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错误的怀疑图景的各种缺陷。这些缺陷的程度各不相同。以下,笔者将按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将各种缺陷作一番排列,旨在表明:在《论确定性》中存在着一个对错误的怀疑图景的细致的逐级主义的批判(gradualistic critique)。这一批判能够强有力地支持波兰尼对普遍怀疑原则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