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灵哲学中的取消主义 心灵哲学中的取消主义(eliminativism),也称为取消的物理主义(eliminative materialism),是分析哲学关于心灵的自然主义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种非常有影响的物理主义理论。一般而言,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取消主义的主要特征是认为我们的日常言谈或理论言谈中所涉及的某些对象在现实世界中其实是不存在的,因此必须把这些对象在本体论上取消掉。举例来说,无神论认为上帝其实是不存在的,因此这是一种关于上帝的取消主义理论;而唯心论则认为物质其实是不存在的,这样它就是一种关于物质的取消主义理论。取消的物理主义认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大众心理学(folk psychology)所涉及的许多心灵状态(mental states)都是不存在的;这里的心灵状态包括像信念、欲望这样的命题态度以及像疼痛、红色视觉这样的意识感受性(qualia)。所有这些我们通常想当然地认为存在的心灵状态,在取消的物理主义者看来都必须在本体论上被清除(取消)掉。 心灵哲学中的取消主义的历史相对较短,直到20世纪50-60年代,这种理论的萌芽才出现在塞拉斯、奎因、费耶阿本德以及罗蒂等哲学家的著作中。(Sellars;Quine;Feyerabend;Rorty,1965,1970)塞拉斯首先提出:我们关于心灵的种种观念不是来源于只能由第一人视角的直观所把握的神秘的给予物(the Given),而是来源于传承了我们社群文化的一种朴素的理论框架。这种关于心灵的理论框架在人类以往的生活实践中一直在经验上被证实是正确和有效的。但是正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灵状态只是来源于这样一种理论,而任何理论在新的足够强的证据面前原则上都是可错的(falsifiable),因此塞拉斯的上述观点就为后来的心灵(状态)取消主义奠定了一个基础。随着20世纪关于人类心灵的自然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许多哲学家认为前面提到的“新的足够强的证据”已经出现了:奎因就赞同将大众心理学理论中的信念、感觉等概念完全抛弃,而以更精确的脑神经及生理学的概念取代它们。而费耶阿本德等哲学家则指出,我们常识心理学理论中的心灵状态在本质上是非物质的或者说非物理的,因此心灵的物理主义化即意味着我们通常理解的心灵状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罗蒂又进一步争辩说,在心灵的物理主义化过程中,把我们通常理解的非物理的心灵状态还原等同于像大脑特性这样的物理状态,不一定就会导致犯混淆概念、混淆范畴(category)之类的根本性错误。 在上述这些早期的奠基性工作之后,从20世纪80年代起,又有一批哲学家从各个方面对取消的物理主义进行了论证和辩护。保罗·丘奇兰德(Paul Churchland)和帕翠莎·丘奇兰德(Patricia Churchand)是心灵取消主义的最坚定的倡导者。他们提出的主要理由如下:从科学发展史的历史经验来看,科学史上许多流行一时的理论最终都被新的更好的科学理论所完全取代,这些被抛弃的理论所设置的对象也在本体论上被取消。例如,有人曾用燃素(phlogiston)这一概念提出过一种关于燃烧的理论,但是现在科学则认为燃素是根本不存在的。丘奇兰德认为,和燃素燃烧论完全一样的命运正等着大众心理学。另外,他们强调,大众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灵理论,对诸如做梦、记忆、学习、意识以及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等等心灵问题提不出任何解释和解决的办法,而新兴的神经心理认知科学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优势。最后,他们指出,历史上的大众物理学、大众生物学以及大众传染病学等等大众水平上的朴素理论都已经被证实是彻底错误的,并已被相应的先进科学理论所取代。因此,从归纳的角度看,大众心理学不可能单独存活下去而不被更先进的认知科学所取代。(Churchland,P.M.; Churchland,P.S.)斯蒂奇(Stephen Stich)认为,对大众心理学唯一有前途的阐述是所谓的心灵表征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对由符号组成的思想语言的句法操纵而得到实现的,然而这一过程与通常的信念、欲望以及情感等心灵状态则完全无关,这就给出了取消这些心灵状态的另一个理由。(Stich; cf.Heil,pp.172—174) 对取消物理主义的另一种辩护来源于在认知科学中很有影响的联结主义理论(connectionism)。在联结主义的人工智能模型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因果上分离的、语义上可评估的数据结构,这种数据结构可以表征能体现信念、欲望等状态的那种特别的命题。这就为否认和取消命题态度类的心灵状态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Ramsey,Stich and Garon,pp.499—553)另外,也有哲学家从意识感受性的方面来论证心灵状态的取消主义。例如,丹尼特(Daniel Dennett)等人就争辩说我们通常关于疼痛的概念从根本上就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包含了许多与病理上的实际现象相冲突的本质特性。而另一方面,疼痛的神经科学基础是如此复杂,以至于没有神经科学的概念能够对应于我们通常的疼痛概念。(Dennett,pp.190—229; Hardcastle; Aydede)关于意识感受性,哲学家们目前还面临着这样一个两难困境:如果我们遵从大众心理学的概念认为感受性是非物理的状态,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心灵因果性;如果我们遵从心灵物理主义而认为感受性是和大脑特性同一的物理的状态,那么我们就无法弥补从物理概念到感受性概念的解释空缺(explanatory gap)。面对这样的理论困境,雷尔(Georges Rey)就选择了关于意识感受性的一种投射主义(projectivist)理论,即认为感受性只是一种表征,而它所要表示的特性实际上在世界中是不存在的。这也可以被看做是关于感受性的一种虚构主义理论(fictionalism)。(Rey; cf.Levine,pp.14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