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08)03-0003-05 莱布尼茨生时曾把文化理解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并在这一课题的探讨和解决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探讨和成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一个方面是他曾致力于基督教各个派别之间的和解;另一个方面是致力于对相异文化的理解,其中特别是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在这两个方面,莱布尼茨都是站在他所处时代的前沿,都可称是一个典范。一般地说来,莱布尼茨在近代诠释学的演进中曾发生着巨大影响,起了开拓方向和纠蔽补偏的作用。但是,历史并没有穷尽他的理论和实践,即使是在今天,他的努力也应当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他的有关思想对于我们仍然是一笔财富,值得我们在新的条件下认真对待,因为他对于我们不仅是先行者,而且是开道人。 莱布尼茨之所以能够如此,这和他的哲学理论紧密地连在一起。其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的单子理论。按照莱布尼茨的单子学说,单子是普遍性的个体;人的灵魂也是单子,因此也是普遍性的个体;这些看法对于文化诠释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依据这些看法,文化诠释学可以为自己设想一条理解文化和解释文化的路径,在理解文化和解释文化时,可以把文化的普遍性和个体性联系起来,在文化的个体性中揭示文化的普遍性,在文化的普遍性中把握文化的个体。文化诠释学可以把文化看作一种普遍性的个体,可以依照这一理念来理解和解释文化。在这里本文想从跨文化诠释学的角度来展示这一设想。 一、莱布尼茨的普遍和谐说和对相异文化的理解与解释 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可以把莱布尼茨的和谐观念引申到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解释中。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国内哪位学者直接否认这一可能性,也没有看到国内哪位学者直接肯定这一可能性。然而我们却不能说不存在对这一可能性的间接的否认或间接的肯定。那些肯定莱布尼茨对待异文化,特别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人们,事实上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肯定这一可能性,而那些强调异文化的相异性,强调中国文化的特异性的人们,事实上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否定这一可能性。在后一方面,有的人事实上走得更远,他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提到莱布尼茨的和谐观念,而仅仅宣布中国文化才有和谐观念,中国文化才是和谐文化,仿佛世界上不曾有过一个叫莱布尼茨的人曾经以和谐观念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仿佛所谓的西方一般地就不曾有过和有着和谐观念。① 理解和解释相异文化,无疑是今日文化诠释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认为从这一角度重新探讨一下莱布尼茨的和谐学说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把问题明确地提出来:莱布尼茨的和谐观念是否可以运用到对相异文化的理解和解释上?而我们的回答则是明确的和肯定的:可以。但是,这需要做必要的论证,至少也需要作一些说明。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从实体概念出发。单于是简单实体,如同是原子。但是因此也就发生简单东西和复多东西的关系。简单的实体中有复多性,单纯的东西不能不是复多的,谁承认灵魂是一种简单的实体,谁就得承认单子中的复多性。这是一种必然性,但也属于我们的经验。[1](§16)依据类比,我们可以把各个文化设想成是简单的东西,是单子,但在这样设想的同时,也就必须把这种单纯的东西设想成是复多的,是有变异的。我们必须承认单子式的文化包含着必然的变形,它自己就包含着复多性。如果说单个的文化是一,那就不能不说它只是多中的一,而不可能是赤裸裸的一。当然,这种表述是针对那种承认只有一种文化的观点,针对这一片面观点,莱布尼茨的理论使我们想到文化是多元的,而不可能是纯粹单元的。 莱布尼茨认为简单的实体,或被创造的单子,全都具有一定的自足性,具有自己内在的活动源泉和完善化的能力。[1](§18)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一切文化都同样假定为是被创造的单子,那就需要相应地承认它们全都具有一种自足性,具有一种内在的发展、分化和完善的可能。这一看法的重点在于“一切”和“全都”上,而不是认为仅仅某一或某些文化才是如此。文化或者文明的发展和完善上的内因论,所支持的是文化上的齐物论,而非单一文化的特选论。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有一著名的说法,说“单子们没有窗户,通过它,仿佛任何东西都能够进出”。[1](§7)人们可能会借这一说法来否认单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否认文化之间的关系,把某一文化绝对化。我们以为,莱布尼茨的这一说法包含着被进一步夸大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我们以为莱布尼茨的单子的独立自足性意味着绝对的孤立性,那就大大地误解了莱布尼茨的用意。他的意思是,外物不能改变单子的内在的质,它的实体;而至多是可以改变它的组成部分,它的偶性。而且偶性和实体、部分和整体是不能分离的。 但是,莱布尼茨也曾说过灵魂是镜子。这一点是更有意味的。在莱布尼茨那里,一切被创造的事物首先是彼此之间都有联系,其次是它们都和全体有联系,他据此认定“这里是宇宙的一面永久的、有生命的镜子”。[1](§56)他指出每一个灵魂是各各以自己的方式作为宇宙的一面镜子,这种区别甚至会成为普通的灵魂与精神这一特殊灵魂之间的区别,一般的灵魂是被创造物的宇宙的镜子,而精神却同样也是神性或上帝自然的镜子。[1](§63,83)说灵魂是宇宙的镜子,既承认了单子之间的区别,但同时也肯定了它们的同一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把莱布尼茨看作是一位视角主义者。[1]{§57}莱布尼茨把上帝看作最初的统一性,看作原本的简单实体。[1](§47)从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莱布尼茨关于普遍和谐的思想,因为普遍和谐在他那里不是别的什么,而正是每一个实体通过同其他所有实体的联系来表现它们。[1](§59)据此,如果我们沿着莱布尼茨的思路,而把各个文化一般地理解为单子从感受到灵魂,直到精神的发展或完善,那就可以相应地认为它们虽然各各独立自足,然而却是相互联系着的,是统一的,是和谐的。因为,借用莱布尼茨的说法,它们是同一宇宙的镜子,归根到底是上帝的镜子。从这里我们可以获得理解文化和文化关系的一个基点,即我们可以假定不同的文化具有一种共鸣、互鉴和互通的根据。以此也并不必然就要回到神学、形而上学和神秘主义,我们只需把莱布尼茨的“交往”概念同今天众多的交往理论作一比较,便可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