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克里普克的《命名与必然性》(Kripke)发表后,他提出的“形而上学可能性”成为分析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许多哲学论证、思辨都以它为基础。这些形而上学思辨有时导致承诺一些超出自然物质世界之外的实体、属性或状态,比如,不在现实世界中存在而仅仅是可能的实体、属性或状态,或独立于物质的心灵实体或属性,因此显得与自然主义(即物理主义)相冲突。特别地,查默斯(D.Chalmers)试图以克里普克的形而上学模态性概念为基础,来论证一种形式的心物二元论,以反驳物理主义。(Chalmers,2005) 克里普克所提出的存在后天必然命题与先天偶然命题的思想,也被一些学者认为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比如,索姆斯(S.Soames)认为,克里普克证明了形而上必然的真理是一种特殊的形而上学真理,既有别于偶然的事实真理,也有别于先天的、由语言的意义决定的、仅仅依理性的反省就可认识的真理。索姆斯认为这是克里普克的革命性发现,它使得分析哲学从上世纪70年代起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Soames,2005,2006)这种所谓的形而上学真理有别于普通的科学真理,因此也潜在地与自然主义的基本信念相冲突。 本文的目的是在自然主义的框架下,对克里普克的“形而上学模态性”概念提出一种解释,作为自然主义者对以这个概念为基础的那些形而上学思辨的回应。这种解释如果成功的话,它将消解那些思辨所可能导致的反自然主义的结论,包括查默斯的反物理主义论证。简单地说,既然克里普克的形而上学模态性概念本身可以在自然主义的框架下得到合理解释,那么自然主义者就可以认为,这些形而上学思辨中所包含的任何有效的哲学论证,都能在自然主义的框架下得到解释,从而不会导致反自然主义的结论①。 另外,本文的解释将蕴涵着,克里普克的所谓形而上学必然性其实是与物理必然性同类的概念,即它是受经验条件约束的必然性。因此,克里普克的后天必然的真理,也就像后天的但物理上必然的真理一样,是很自然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哲学意义,不像索姆斯所声称的那样。 下面第一节将简要地介绍有关自然主义与自然主义语义理论的背景,它们是对克里普克模态性概念的自然主义解释的基础。第二节叙述对克里普克模态性概念的自然主义解释。第三节将指出克里普克与索姆斯对模态性的形而上学解释中所包含的一些问题。 一、自然主义与自然主义语义理论 在现代分析哲学中,尤其在分析的心灵哲学中,“自然主义”(又称“物理主义”)指的是与心-物二元论相对立的一种基本哲学态度。不过,自然主义、物理主义与心-物二元论,都有由弱到强的各种形式,因此有时界限并不是很清晰。为了明确起见,这里将本文所假设的自然主义的基本观念概括为如下三个要点:② (1)存在着的事物就是这个宇宙中实际存在的事物,除此之外别无它物。 (2)心、心灵属性、心的认知能力与过程,原则上可归约为大脑神经元的结构、属性、活动过程或功能,而且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3)特别地,心灵中的所谓内在表征(inner representation)与它们所表示的外部事物之间的语义表示关系(包括指称关系),也只能通过大脑与其环境中实际存在的物质对象之间的物理联系来实现。 要点(1)对于我们在自然主义的框架下解释模态性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所谓的可能世界、仅仅是可能存在的对象以及可能但非现实的事态等等,都不存在。真正存在着的,仅仅是现实世界即这个宇宙中的事物,包括这个宇宙中的人类在想象或描述所谓的可能世界、可能对象、可能事态等等的时候,大脑中的活动及创造出的词句。当然,人类之所以能够想象不存在的事物或事态,是由于人类所处的环境的多样性,即一个事物在一时一地与其在它时它地会处于不同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把一个时空上的局部范围看作一个“可能世界”,那么不同的“可能世界”其实可以都存在于这个现实的宇宙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的大脑进化出了想象能力。因此,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来说,理解模态性,在于考察大脑想象事物的方式,以及大脑中的想象与多样化的但现实的外部事物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 要点(2)是对要点(1)的进一步限定。其中的“原则上可归约”的确切涵义,以及究竟归约为什么这一问题,都是分析的心灵哲学中的各种自然主义理论之间正在争论的问题。这里不假设对它们的任何一个具体的回答,而只强调它们共同的一面,即断言没有独立于现实物质世界的属于心的特殊属性、能力等等。这体现在要点(3)中。 要点(3)是要点(2)在一个方面的具体化。它蕴涵着,语言与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专名、通名与个体事物或事物的类之间的指称关系,以及语句与事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根本上是现实世界中作为物质对象的具体的语音文字与其他物质对象之间的关系。语词不会自己神秘地指称事物。大脑通过眼睛、耳朵识别具体的语音文字,将语音文字与大脑中由神经元实现的内在表征相联系,再通过身体,将内在表征与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相联系,才使得语词指称事物。这种联系最终只能由现实世界中的物理联系来实现。这里,大脑中的内在表征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表示关系,是语义关系中真正重要的环节。在心灵哲学中,在自然主义的框架下刻画这种内在表征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表示关系,称为将意向性或表征内容自然化(naturalizing intentionality,naturalizing content)。它是自然主义框架下的意义与指称理论,也是我们对模态性概念的自然主义解释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