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06)10-0034-06 魏宏运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资深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83年被聘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成员,1986年起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后相继被聘为香港学术评审局学术评议专家,《历史教学》杂志副总编,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河南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大学、天津大学兼职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特别顾问,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会长,天津市历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还应聘为日本中国现代史研究会特别会员和澳大利亚中国省市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魏宏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述和主编的学术著作、教材、工具书和资料书主要有:《孙中山年谱》、《中国现代史稿》(上、下)、《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调查与研究》、《中国通史简明教程》(上、下)、《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中国现代史大事记》、《华北抗日根据地纪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5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4册)、《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2册)、《中华民国纪事本末》(7册)等十几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他为中国现代史的学科建设,深化中国现代史当中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开拓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广阔空间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求学、求真之路 魏宏运教授1925年2月出生于陕西长安魏寨镇李窑村一户贫寒的农家。少年时代,在清贫、动荡的环境中,读过两年私塾,上过乡村小学。 1939年,考入位于西安郊外的兴国中学。在进步教师的影响和引导下,阅读过中外文学名著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潘梓年的《逻辑学与逻辑术》、何干之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等哲史类书籍,接触过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邹韬奋的《萍踪寄语》等著作和《全民抗战》、《群众》等刊物。 1946年,慕名考入著名史学家陈垣任校长的辅仁大学,专攻历史专业。辅仁大学是私立教会学校,学费、生活费的压力很大。他不得不一面努力读书,一面参加街头募捐活动,到青年会办的夜校去兼课,以维持生计。其时,国民党统治区危机四伏,学生爱国运动蓬勃发展,魏宏运秘密参加了中共冀热察城工部的工作,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辅仁的两年生活,紧张而充实,是他人生旅程中的一大转折点。 由于经济原因,1948年暑假,魏宏运先生通过考试,顺利转入国立南开大学二年级继续学习,1951年完成学业。在南开学习期间,魏宏运先生还负责中共冀热察城工部平津工委会天津支部的工作,为天津的解放作出过贡献。南开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在南开的教学和研究生涯。 二、不断开拓和深化中国现代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研究 魏宏运先生步入史坛的第一篇文章是《民族英雄——史可法》,该文发表于1952年《历史教学》,随即引起学界注目,受到著名明清史学家、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的郑天挺先生激赏。1956年,教育部颁发新的历史教学大纲,其中有中国近现代史课程,魏宏运先生被郑天挺主任指定承担这门课的教学任务。新中国建立初期,史学界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研究现代史不是学问,研究的对象越古越有学问,因而很多人都热衷于研究古代史。尽管如此,魏宏运先生还是服从了安排,放弃了南明史的研究,从此致力于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当时,史学界有关中国现代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少。在郑天挺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魏宏运一面搜集资料,认真备课,率先开设了中国现代史课程,后又陆续开设五四运动史、南昌起义、武汉国民政府史、土地革命史等专题讲座;一面结合教学,选择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进行深入研究。在五十多年的教学研究中,魏宏运先生对孙中山、武汉国民政府、周恩来、抗日战争和华北农村社会等方面的研究着力尤多,最具开拓意义。 1.较早开展对孙中山的深入研究。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孙中山是魏宏运先生进行中国现代史研究的突破口。1953年,他在《历史教学》第3期上发表了《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一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对孙中山所处的时代及其思想演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文是当时孙中山研究的第一篇论文。随后,他又发表了《孙中山晚年的农民运动观》等论文,将孙中山研究进一步深化。 1979年,魏宏运先生出版了积累十多年的心血之作——《孙中山年谱》。这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部关于孙中山的年谱,它侧重于孙中山思想形成与发展,采取夹叙夹议的形式,获得了史学界的赞许,迄今为止,仍被视为“资料真实、编排清晰、字简事丰”的精品。魏宏运先生因之成为孙中山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 2.开辟武汉国民政府研究先河。武汉国民政府是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政权,受资料匮乏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其研究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魏宏运先生在1958年开设南昌起义、武汉国民政府史和土地革命史等课程时,认识到武汉国民政府在中华民国史上的重要地位,着手对它的政治史进行系统研究。他多次专程赴北京、武汉等地搜集资料,从1958年开始,先后发表了《关于武汉国民政府的几个问题》、《1927年武汉之争的实质》、《1927年武汉革命政府反经济封锁的斗争》、《1927年武汉革命政府的北伐》等十几篇论文,对武汉国民政府的政治运作、性质及其对国共合作的影响进行了颇具说服力的评析。这些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成果,被史学界誉为“开辟了武汉国民政府研究的先河”。在此期间,魏宏运先生还开展了对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等专题的研究,先后发表了《有关帝国主义分化问题》、《十月革命的消息是怎样传到中国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分配》、《有关1927~1937年我国苏维埃革命的几个问题》等文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史研究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