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艺思想,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曾经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和影响,主导了延安时期以来直到7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的文艺走向,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是诸多文艺理论家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同时,20世纪中国的文艺进程本身也好,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也好,都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笔者近来对这一领域有所思考,愿意表达出来,就教于方家,切磋于同道。 毛泽东的鲁迅论: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同 首先,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视野需要拓展,思路需要贯通。比如说,要深入理解毛泽东以最热烈的语言最高度地评价鲁迅的深层原因,就需要将毛泽东与鲁迅的精神核心的相同和相似性,毛泽东与鲁迅对农民问题的深层认同,加以新的思考和开掘,而不能仅仅从思想史和文学史的角度去理解毛泽东的鲁迅论。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鲁迅论是一个重要的支点,在几十年间,不断地予以论述和开拓: 在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时,毛泽东将鲁迅确立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创建者和代表者,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强大证明。毛泽东称赞他“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 在延安文艺界座谈会上,毛泽东强调革命和抗日需要文武两个方面,一支是朱总司令的队伍,一支是鲁总司令的队伍。 在许多场合,毛泽东或者引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鼓励文艺工作者和知识分子像鲁迅那样做人民大众的牛,或者借用“假洋鬼子”的形象,愤怒抨击那些打击压制普通民众革命积极性的权势人物。 60年代初期,毛泽东也曾书写鲁迅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赠送给日本友人,寄托他对日本人民革命的期待。 6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导批判周扬等文艺界领导人时,鲁迅对周扬等人的厌恶,鲁迅对国防文学的不屑,也成为他做出这一决断的重要因素。陈晋的《文人毛泽东》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966年3月在杭州的时候,康生告诉毛泽东:‘鲁迅反对国防文学,鲁迅的大众文学与党的国防文学是两条路线。’而当时领导‘国防文学’那条线的‘党’,是谁的‘党’呢?康生言下之意,当然不是正在长征中的党,而是王明路线的那个‘党’。这样,同中央失去联系在上海主持文化工作的周扬等代表人物便属于王明线上的人了。而毛泽东当时最敏感的恰恰是‘路线斗争’,康生此招,可谓击中‘要害’。这个问题虽然早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就同周扬谈开了,解决了,但世事变迁,他这时也认为:国防文学是民族浪潮淹没了阶级性,还说起鲁迅对夏衍的《赛金花》的批评。”① 直到其生命晚年的1975年,毛泽东与给他做白内障手术的唐由之医生讨论其名字的由来,吟诵鲁迅的《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然后,又摸索着将这首诗抒写出来,签上名字,送给唐医生。 以上可以见出,鲁迅成为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资源。同时,毛泽东对鲁迅的理解,是非常深入的,有一种心灵的契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毛泽东对鲁迅诗歌中“千夫指”的阐释。1944年间,当时各抗日根据地都要整风,发了一批学习文件,其中包括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年1月24日山东省文协给中央总学委打来电报,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用鲁迅两句诗,第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解千夫为敌人。惟细读原诗所用千夫指典故,似即‘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若然,则千夫是大众,而千夫所指的家伙则是敌人。这样的解释,虽不违背毛泽东的话的精神,但千夫的解释恰恰相反,请问明毛主席电示为盼。”2月8日,毛泽东亲笔写了复电,其中说:“鲁迅虽借用‘千夫指’古典的字面,但含义完全变了,你们的解释是不适当的。”按一般典故来讲,千夫即大众,千夫所指的就是敌人。但毛泽东把千夫解为敌人。这说明毛泽东非常了解鲁迅作诗时的情况,鲁迅当时受到国民党御用文人、小报记者、文坛小丑的围攻,所以千夫是这些人。1931年3月6日鲁迅在给李秉中的信中,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说千夫是敌人。这个例子很能说明毛泽东对鲁迅著作有很深的研究,有特别深刻的理解。② 那么,毛泽东对鲁迅推崇备至的深刻原因何在呢?这就是他们对中国农民问题思考和解答的相同。或许,正是因为在对待中国农民的问题上,毛泽东和鲁迅具有许多相同和相近之处,毛泽东才会说,我和他的心是相通的。 1934年初,在中央苏区,冯雪峰见到了毛泽东。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冯雪峰向毛泽东汇报上海的工作和左翼文艺阵营的活动,他特别详细地向毛泽东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情况。毛泽东对冯雪峰讲述鲁迅的事情尤其感兴趣。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在经过一番沉思之后,他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③ 毛泽东说他和鲁迅的心相通,也是在这一场合所言。与此同时,冯雪峰告诉毛泽东,鲁迅读过毛泽东的几首诗词,说其中有“山大王”气,毛泽东对这一评价欣然领受。这是否可以说,懂得中国的鲁迅也懂得毛泽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