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7)03-0169-05 目前学术界关于《诗序》作者及时代问题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据笔者统计结论达29种之多,从诗人所作、国史所作、子夏作一直到汉人毛公作、卫宏作,诸说各言其是,非其所非,至今仍无定论。在这众多的论断中,本文认同《诗序》非一时一人所作的观点②,并将其作为论证基点。又考虑到文献缺佚,在无确凿的证据以论定其作者之前,本文仅就其产生时限作进一步讨论。 一、《诗序》产生时间上限考察 关于《诗序》产生的时间上限,目前主要有三类观点:其一,认为《诗序》出自先秦。如,郑玄笺《毛诗》以《诗序》为孔子作;王肃注《孔子家语》以为子夏所作;王安石以为诗人自制等。其二,认为出自汉人之手。如,毛奇龄《诗礼》认为毛亨所作;范晔《后汉书》以为出自卫宏等。其三,以为《诗序》乃参辑旧说而成。持此论者,或以为《诗序》出自先秦而有汉人的编辑,或以为纯出毛公之手又经其后学的进一步修订等等。对以上三类观点稍作分析可以发现,前两类显然不符合秦汉典籍的成书通例,故嫌武断;后一说则比较稳妥。但即便是在这一类中,众家也各执一词。《诗序》的时代和作者问题至今仍是疑案。下文将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在展开讨论之前,需要对一个问题加以辨证,从秦汉典籍所载《诗》的用例来看,《诗序》无疑有始作者、整理者以及最后的编定者之别。既然《诗序》的产生经历了一个过程,那么本文讨论其时间上限时认为:其上限应推至有文献记载的最早诗说。这样认定的原因在于《诗序》说诗有其文化根基,并非完全是后人向壁虚造的无根游谈。因此,本文将这些先秦就已经传习的诗说作为《诗序》编撰的上限加以考虑。又鉴于先秦旧说对《诗序》的作者问题并无记载,而讨论这一问题的汉代学者对该问题的看法已不统一,本文拟在搜集、比较先秦旧说与《诗序》关系的基础上,检出《诗序》中有文献记载的最早诗说资料的来源,并以此作为《诗序》产生的时间上限。 就笔者对先秦旧说与《诗序》关系所作的比较来看,二者关系不外相合、相异以及不可考三种,而对本文所作探讨有所助益的应该是《诗序》与旧说相合的一种情况。另据笔者统计,符合这一情况的诗有104首①,本文将从这104首诗的说诗资料中比较考察出其中出现时间最早的诗说,以之作为上限。 在对比这些先秦诗说时,又会涉及两个问题:其一,部分先秦旧典目前尚无法确定其成书时间,比如三《礼》等,而这些典籍又是很重要的说诗资料的来源。对此,如尚有其他诗说资料,本文将在这类典籍所载之外尽量利用比较可靠的周代资料来印证该诗说的可靠性;如无其他资料,则或阙疑,或从其本身入手加以分析,作出判断。其二,从周代建立至秦亡六国经历了非常长的时间,部分成书较晚的典籍所载诗说是否属实也是一个不可绕过的问题。笔者力图在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得出更接近于客观的结论。 通过对上文提到的104首诗的说诗资料的分析、对比来看,时间较早的有如下诸诗,见表1。 表1 《诗序》与先秦诗说比较 《吕氏春秋·古乐》:周文王处岐,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散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 宜生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许。周公旦乃作诗曰:“文王在上,於昭 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以绳文王之德。 《逸周书·世俘解》:甲寅,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旂,籥人奏 《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 《吕氏春秋·古乐》: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 克之於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 《春秋左传正义》: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 功。”……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 《武》:奏大武也。 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 《礼记正义》: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 蹈厉,大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 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 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分夹而进, 事早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 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 《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 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 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鲁君……升歌《清庙》,下管《象》,朱 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 《采蘩》: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 矣。《礼记·射义》: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 首》为节, 《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 卿大夫以《采蘋》为节,士以《采蘩》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 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 首》者,乐会时也。《采蘋》者,乐循法也。《采蘩》者,乐不失职 也。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 节,士以不失职为节。 《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尚书·金縢》: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 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 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